今日獲悉,工信部公布《2024年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騰訊WeMake工業互聯網平臺位列其中,這也是騰訊云連續五年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雙跨”平臺代表著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最高水平,是從全國遴選出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有力支撐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騰訊WeMake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68萬家工業企業,覆蓋22個工業子行業,為超過10個大型工業園區提供支持,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數字技術支撐。
?目前,融合創新、智能化、國際化,成為中國制造業的普遍共識。騰訊云作為數字科技企業,也在持續為工業、能源企業轉型升級和重塑增長貢獻科技力量。
在融合創新方面,騰訊過去20多年保持在關鍵技術領域研發投入,自2018年至今已累計投入3000億元用于基礎研究。騰訊云秉承打造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基座的使命和擔當,基于多年的技術演進和行業實踐,構建了包括數據庫TDSQL、操作系統TencentOS、專有云TCE、大數據TBDS、人工智能開發平臺TI等在內的全棧國產軟件體系,兼容主流國產軟硬件生態系統,為中國企業的國產化進程保駕護航。
與南方電網的合作中,騰訊云以“私有云+公有云”的方式,積極參與“數字南網”建設,通過運用TKE、大數據TBDS、專有云TCE等產品助力南網國產化云平臺能力搭建,納管幾千臺服務器,提供上萬臺云主機,支撐幾百個業務應用。同時,我們也為南網大數據基礎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助力實現數據統一管理、協同變更,讓優質的數據環境,成為南網國產化系統建設和業務發展的有力基座。
科技創新的價值不僅在基礎研究和應用,更關鍵的是推動產業智能化創新。在AI的場景應用層面,騰訊云攜手三峽能源、金風慧能共同打造了新一代無人化智能場站,通過一站式訓練和服務的云邊協同AI平臺,實現了從人工巡檢到自動化巡檢、從故障檢修到狀態檢修的轉變,有效減輕了現場人員工作負擔,將場站的人工工作量降低了80%、人均勞效提升27%、運維成本降低了20%-30%,該解決方案已經在三峽能源寧夏和甘肅的風電場和光伏電站實現落地。為了加快AI的落地實踐,騰訊構建起全鏈路的AI大模型產品矩陣,騰訊混元大模型在騰訊內部700多個業務及場景落地,騰訊旗下協作SaaS產品全面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
隨著國際化成為制造企業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選擇,騰訊云也形成了完整的出海解決方案全景圖,覆蓋云原生、音視頻、邊緣加速、大數據與數據庫、安全與合規等多個領域,可以幫助更多企業拓展國際業務。
美的集團就借助騰訊云分布式云CDC,構建了巴西數字工廠的數字底座,通過軟硬一體的形式部署本地化算力,滿足了數據放在本地的監管與合規要求,滿足了美的業務的可持續增長。同時,騰訊會議支持了美的全球19萬員工、200+子公司的全球協同。
騰訊云副總裁、智能制造與智慧能源負責人曹磊表示,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工業和能源企業是先進數字技術加速應用的主陣地。隨著智能化、出海、融合創新之路走穩向實,騰訊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數字化助手,助力激發更多產業新動能、新優勢。
未來,騰訊云將持續發揮國家級雙跨平臺優勢,積極推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制造企業打造自主創新、AI落地、產業出海三大增長引擎,探尋新市場、捕捉新機遇、實現新增長。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