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以來央行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以及醫藥行業一波鼓勵創新的信號釋放,A股和港股都迎來一番行情大漲,甚至自9月27日到十一長假后的第一周,滬指上漲逾350點,漲幅超12%,上次一周內出現如此大的漲幅,還是2008年。
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市場對于醫藥行業的信心回歸似乎從年初就已經開始了,A股498家藥企中,有接近120家企業實現了市值增長,正式告別過去兩年大片飄綠的景象。各個板塊龍頭的表現也給醫藥行業插上強心劑,“制藥一哥”恒瑞的市值年初至今漲了220億元,重回3000億市值;中藥龍頭云南白藥(000538)如今的市值也重新破了千億大關;刷新BD交易記錄的百利天恒市值已達770億元……
當然,二級市場一片向好的另一面,風險也不容忽視,信披合規就是一大考驗。E藥經理人統計,過去一周時間內就有4家藥企因涉嫌信息違規披露,相繼被證監會立案。
這也提醒醫藥行業的企業們,欣欣向榮的資本市場固然是發展的一大助力,但企業自身建立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與抓住資本市場的機遇同等重要。
那么,面對逐漸復蘇的資本市場,醫藥行業的企業們如何關注自身投資價值,切實提升投資者回報?如何實現有效的資本品牌價值發現與傳遞?如何幫助公司在資本層面作出正確的安排和選擇?如何獲得投資者的認同與支持?如何在監管力度日益增強的環境中,握準規則紅線,幫助公司建立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
價值重構進行時
2023年年底至今,幾大事件證明,資本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的估值偏好正在發生劇烈變化,投資人們的目光似乎正在從幾年前對創新藥、爆火概念一擁而上,變得更加成熟。
一方面是百利天恒、康方生物逐漸發布BD、臨床試驗成績的利好消息后,市值大漲,但至今并未大幅回落;另一方面,今年8月在A股上市的小方制藥,上市首日,以狂漲167%收盤,收盤較發行價已飆升192%,給創新藥上市公司一個不小的震撼。
一則又一則消息,看似毫無關聯,但其實暗示出一個共同的邏輯:穩定的“變現能力”在如今的藥企估值中顯得更為重要。
拿小方制藥來說,手握爐甘石洗劑、氧化鋅軟膏、水楊酸軟膏、呋麻滴鼻液等7個細分賽道市占率第一的龍頭產品,為其帶來了穩健的財務表現,其2021-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4.02億元、4.56億元、4.72億元,歸母凈利潤1.26億元、1.75億元、2.04億元,營收與凈利都保持正增長。
康方生物也是如此,康方生物與Summit曾以50億美元總額合作的PD-1/VEGF雙抗新藥依沃西也在今年迎來了收獲——單藥對比K藥單藥一線治療PD-L1表達陽性(PD-L1 TPS≥1%)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注冊性III期臨床研究,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近乎翻倍(11.14個月vs 5.82個月)。依沃西也成為全球首個且唯一在III期單藥“頭對頭”臨床研究中證明療效顯著優于K藥的藥物。
要知道,K藥超越O藥,成為PD-1王者,再到之后以250億美元拿下“新藥王”寶座,就離不開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的持續發力,以及同行難以逾越的地位。而康方的依沃西在“頭對頭”臨床研究中能取得優勢,必將奠定其未來價值爆發的潛力,這也是康方生物如今市值水漲船高的原因之一。
當然,諸如小方制藥和康方生物這樣的優質標的在A股和港股中并不罕見。然而現實卻是,總額百億美元的BD交易在近幾年數不勝數,市值遭遇腰斬、股價停滯不前的制藥企業也不在少數。傳統大藥企如東阿阿膠(000423)、太極集團(600129)、石藥集團,創新藥企如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要么營收、凈利連續多年增長,要么持續交出重磅新藥答卷,他們都在等待一個契機重回高峰。
監管風暴升級
不過,在資本市場等待價值重構的過程中,醫藥企業的合規管理同樣在登上一個新的層級。不難發現,監管部門正在正在加大“出手”力度,嚴厲打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展現出“強監管”決心。一面是,加大執法力度。上半年,證監會已將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列為執法重點,共查辦相關案件192件,同比增長25%。另一面是,信披違規付出的成本將變得更高。證監會正推動《證券法》的修訂,對違規信披公司和責任人的罰款上限由60萬元、30萬元大幅提升至1000萬元、500萬元,對欺詐發行的罰款上限由募集資金的5%提高到1倍;《刑法修正案(十一)》將違規披露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
據E藥經理人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包括未名醫藥(002581)、沃華醫藥(002107)、四環生物(000518)、廣譽遠(600771)、賽力醫療、長江健康、普利制藥(300630)、復旦復華(600624)、香雪制藥(300147)、人福醫藥(600079)、諾泰生物及南衛股份(603880)等多家藥企,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均接到了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
總結來看,違規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年報披露“難產”而受罰。典型案例如普利制藥,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擬被罰款合計170萬元,其信息披露評級也因此從上一年度的A級驟降至D級。二是涉及內幕交易相關股票。如今年年初,因涉嫌內幕交易相關股票,國藥股份(600511)副總經理唐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三是控股股東或企業實控人“興風作浪”。通過歷年處罰案例的梳理,不難發現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大多指向公司治理不健全的問題。由于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和漏洞,無法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形成有效約束,導致他們“肆意妄為”。
頻出的案例,也再次給企業和其IR部門提了個醒:需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管理體系,注重合規經營,才可穩健于資本市場行走。
政策指引
事實上,伴隨資本市場逐漸復蘇,以及對于企業合規體系建設的“強監管”,鼓勵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也在今年成為政策端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之一。
在年初,國務院國資委就首次提出:“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將“市值管理”概念拋向臺前。在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中,也提出“提出推動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提升投資價值。”
此后,在新“國九條”、科創板八條、創投國十七條等政策中,都有提及加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相關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月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在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將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公開征求意見,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消息公布當天,證監會就公布了《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征求意見稿)。這一政策也成為接下來推動A股醫藥股集體暴漲的原因之一。
在指引征求意見稿中,證監會明確了市值管理的定義、相關主體的責任義務,對指數成分股公司和長期破凈公司做出專門要求,并再次強調監管紅線。作為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各利益相關方交流的橋梁,以董秘為核心的董辦人員需要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政策,并基于對業務的理解以及外部環境變化等要素,結合公司戰略,綜合評估后制定、實施適合公司自身的市值管理方案。
那么,當指引征求意見稿對市值管理做出進一步明確,上市公司該如何理解政策風向?在逐漸復蘇的資本市場中,醫藥行業的企業們站穩風口,關注自身投資價值,切實提升投資者回報?如何實現有效的資本品牌價值發現與傳遞?如何幫助公司在資本層面作出正確的安排和選擇?如何獲得投資者的認同與支持?如何在監管力度日益增強的環境中,握準規則紅線,幫助公司建立有效的合規管理體系?
由中國醫藥(600056)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四川省醫藥行業協會共同主辦,E藥經理人、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資50人論壇(H50)承辦的2024’第十六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以下簡稱“2024啟思會”),將于2024年11月13~15日在成都舉行。
在此期間,由E藥經理人旗下CM10醫藥研究中心聯合國盛證券主辦的“首屆中國醫藥董秘價值創新年會”將于11月15日下午同期舉辦。來自科倫藥業(002422)、新產業、苑東生物、綠葉制藥、康希諾等業內知名制藥企業,以及來自和君咨詢、商道咨詢、易凱資本等投資及咨詢機構的董秘、投資人、咨詢顧問將在會上解讀最新政策,并就如何衡量IR工作質量和成效相關話題做出交流與分享。
【附】議程安排:
時間:11月15日13:30-17:40
地點:首座萬豪酒店5F成都大宴會廳2
聯合主辦:國盛證券
聯合發起人(排名不分先后):
馮 昊 科倫藥業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
張 蕾 新產業生物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
李淑云 苑東生物董事會秘書
楊 亮 綠葉制藥投資者與公共事務副總裁
崔 進 康希諾董事會秘書
郝孟陽 悅康藥業董事會秘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