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生機勃勃、日新月異。
步入新時代,“金與銀”的活力風采繪就出了煙火里的幸福都市。
為深度踐行“金融為民”使命,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興業銀行成都分行特別推出「桑榆不晚享安愉」系列策劃報道,一起探尋2024年成都興業打造特色養老金融名片背后的那些“興”動身影。今天為您帶來第3期。
“咚,咚,咚”,正午時分,身患腿疾的王阿姨家門響起清脆的敲門聲,門輕輕推開,印有興業銀行logo的“愛心便當”被志愿者遞送到了王阿姨面前。原來,興業銀行成都分行正攜手川內多市各社區街道共同打造全行首批“安愉食堂”,為周邊居民提供“就在家門口”的社區用餐場所,并且還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從“大鍋飯”到“小灶菜”、從“批量化”到“定制化”,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順應新時代養老事業發展要求,從萬里產業布局延伸到家門巷口鄰里。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成都分行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普惠性質公益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要求,創新性提出“金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號召轄內120家網點積極聯動周邊社區、街道辦共建社區食堂,以“安愉食堂”之名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經濟實惠、綠色健康的三餐選擇,熱騰騰的飯菜就是“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助力社區老年群體安享晚年的具象體現。
愛滿綿州:溫情送餐暖人心
秋日送暖,善食上門。“一個多月以來,興業銀行可愛的志愿者們每天都上門給我送飯,還順手幫我做掉一些家務,就像家人一樣親切。”趙爺爺是家住綿州社區的一位現年85歲退伍老紅軍,孩子因工作原因白天不在身邊,起居餐食無法自理,故成為了社區街道辦重點關照對象。由于樓房結構較老,沒有足夠空間安裝電梯,每日上下樓和一日三餐成為了趙爺爺日常生活面臨的難題之一。在詳細了解相關情況后,來自興業銀行綿陽分行長虹世紀城社區支行行長劉溪溪與社區工作人員一拍即合,迅速組建起志愿團隊,每天飯點在“安愉食堂”打包好適宜咀嚼的飯菜,為趙爺爺等6名行動不便老人送餐上樓,穿梭街巷,風雨無阻。“老人白天在家沒人照顧,我們幫忙做一些簡單家務,讓老人舒心安享晚年生活。”不僅如此,劉溪溪志愿小分隊在送餐之余還經常到“安愉食堂”幫忙,因食堂所在的長虹五區高齡老人眾多且大都行動不便,每到繁忙的餐點時段,小分隊就利用午休時間,主動協助老人端餐盤、打飯菜,陪老人吃飯聊天,增進感情。“興業銀行周到的社區服務化為了溫情的紐帶,將我們與老人們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綿州社區工作人員夸贊到。
在綿陽市民政局的指導下,興業銀行綿陽分行已與5家社區食堂攜手共建“安愉食堂”社區餐廳,致力于為社區周邊老人解決“吃飯難”問題,打造居民社區養老的全新范式。
社區共融,食安為先。截至目前,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已在轄內與郫都區雙柏社區、涪城南河社區、江油中壩社區在內的多個社區聯建聯辦近10個“安愉食堂”社區餐廳,旨在為周邊居民及特殊群體提供經濟實惠的用餐選擇,持續便捷社區生活服務。此外,成都分行還讓“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更進一步,針對70歲以上就餐老人予以餐費折扣,針對90歲以上的就餐老人每日減免一次餐費,并依托“安愉食堂”將金融知識宣貫、養生講座、老年大學課程等形式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建設工程帶到社區居民和老年群體身邊,持續推動居民物質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雙質提升。
安愉相伴,銀發無憂。未來,成都分行將繼續秉承“好銀行 助生活更美好”的服務理念,圍繞“金融+非金融”的創新模式,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徑,持續完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以“安愉”之筆,書寫養老金融大文章,繪就服務民生“興”畫卷。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