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版印刷的廣闊天空中,有一只引領變革的鴻雁,它振翅高飛,探索著按需印刷、按需出版技術的未來。這就是——鴻雁POD聯盟。時隔四年,鴻雁歸來, 11月1日下午,“聚力向新·質領新篇——2024鴻雁POD聯盟年會”召開,來自全國的出版印刷從業者以及上下游產業同仁近300人匯聚北京錦江富園大酒店,瞄準“按需出版印刷”,勇立潮頭,擁抱未來。
本次年會得到了中宣部印刷發行局、中國出版協會、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印工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由鴻雁POD聯盟主辦、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電子”)承辦、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通股份”)協辦。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印刷復制處處長、二級巡視員路洲,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朱國鑫,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楊民強,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常曉霞等嘉賓,以及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盛通股份總裁栗延秋出席年會。
聚“力”出版印刷新質生產力
按需印刷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印刷復制處處長、二級巡視員路洲
年會現場,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印刷復制處處長、二級巡視員路洲介紹了推進印刷數據驅動、數字賦能,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有關工作。
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朱國鑫在致辭中指出,隨著數據日益成為驅動行業發展的新生產要素,豐富的數據資源為按需出版模式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展空間和寶貴機遇。
▲中國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朱國鑫
他認為,在數據要素的賦能下,按需出版的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顯,正逐步成為推動出版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出版印刷行業要積極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印刷技術,提高按需出版的質量和效率。加強與國際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及時了解國際按需出版的最新動態和先進技術。有效融合出版、印刷 、設備企業的資源,推動按需出版印刷技術的研發應用,為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楊民強在致辭中分享了他對按需出版印刷發展趨勢的認識感悟,介紹了中國印工協基于調研需求得出的圖書按需印刷現狀。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楊民強
他認為,加快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高水平對外開放,已經成為印刷行業加快發展和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突破口,也是中國從印刷大國走向印刷強國必須邁過的關鍵門檻。他詳細闡述了目前國內數字印刷的發展現狀:數字噴墨印刷品質,特別是單色或雙色噴墨印刷品質已被所調研的出版社編輯們所接受,同時性價比突出、不斷推陳出新的國產噴墨數字印刷設備正在進一步滿足出版物按需印刷的高品質要求;數字噴墨印刷印數平衡點穩中有升,按需印刷印數平衡點已基本上可以滿足科技店面書首印印量要求;現階段出版物按需印刷仍處于探索成長期,經過10多年的市場培育,業務量持續增長;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是解決知識細化、個性化閱讀增長,出版社庫存量、退貨率、報廢率居高不下等問題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總之,按需印刷發展前景廣闊,需求潛力很大。
因此,他希望能從產業鏈角度進一步推動數字印刷設備及技術在圖書按需印刷領域的應用。對此,楊民強高度評價了鴻雁POD聯盟及方正電子發揮的作用:對于鴻雁POD聯盟而言,希望未來繼續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精神,通過資源配置、信息共享、技術互補等方式,協力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協作效率和創新能力,為出版社和印企創造更大的價值;希望方正電子繼續不懈努力,攻克按需印刷核心技術,以“民族領先企業”的姿態攜手行業同仁共同構建“POD按需出版印刷新生態”。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常曉霞在致辭中表示,數字印刷技術的蓬勃發展,特別是高速噴墨印刷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為按需印刷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根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旗下科印傳媒最新發布的《“高速噴墨印刷在中國”裝機量調查報告》,2023年我國高速噴墨印刷設備裝機量達到394臺,29.4%應用于按需出版印刷,其中以方正為代表的國產設備占比達98%,且技術水平不斷提升,1200dpi高清彩色噴墨輪轉印刷機,印刷質量已可媲美膠印。在承印物方面,國產設備也成功實現了從膠版紙、數碼雙膠紙向銅版紙的拓展。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常曉霞
她談及,隨著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以及讀者閱讀消費習慣的顛覆式改變,按需印刷還能為出版社的新媒體營銷鏈接、數字內容資產管理、多元化閱讀供給等提供支持,為出版業數智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和協同賦能。
她還對鴻雁POD聯盟成立七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如今,聯盟已逐步成長為推動技術革新、促進資源共享的重要平臺,成為印刷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為鴻雁POD聯盟的發起單位,方正電子在數字噴墨智能生產線和圖書生產數字化技術的軟硬件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憑借著民族企業的責任感、持續探索的創新精神,方正電子在推動我國印刷技術和按需出版印刷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在致辭中表示,按需出版印刷“不是一個小生意,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市場類出版社80%-90%以上的書籍都會逐步走向按需印刷”。他預測,“今明兩年,出版物的按需印刷,會上一個更大的一個臺階。”
▲方正電子董事長、總裁邵行
他表示,方正電子未來還將為產業協同發展做更多的踏踏實實的工作,不斷貫通協同,推進產業鏈深度合作。“除了像盛通這樣的老牌書刊印刷企業以外,我們也歡迎更多的印刷企業投身到為出版社按需印刷的服務里邊來。”
作為國內極具影響力的龍頭印企,盛通股份不斷完善自身的印刷智能制造能力、建設數字化車間,進軍數碼印刷、布局大按需。盛通股份總裁栗延秋在致辭中表示,近些來,盛通股份還關注圖書按需市場的變化,也進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布局,如,搭建數字化平臺提質增效、加強人才培養、保持裝備技術優勢等。
她深知按需印刷對整個出版印刷行業的重要性,期待國內高速噴墨設備廠商能夠研發出性價比更高、綜合品質更好的數字印刷設備,以滿足行業發展趨勢。她呼吁“從工廠到讀者產業鏈上的關鍵執行者要持續加大在數字化、信息化上的投入,實現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讓我們一起攜手,迎接大按需時代的蓬勃發展。”
▲盛通股份總裁栗延秋
先行者的成功探索
按需生產實際應用成效顯著
年會現場,多位出版單位、先鋒印企和設備供應商以及行業專家、技術專家,深度剖析了按需出版印刷的最新發展趨勢,分享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業內同仁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與啟示。
圖書行業咨詢研究領域頭部機構——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艷平首先分享了圖書行業的相關數據與洞察,分析了出版行業按需印刷的新機遇。她說,通過網店和新媒體,圖書零售市場觸達人群擴大,但“長尾”部分的圖書品種不斷累加,超過94%的動銷品種銷量在1000冊以下,行業庫存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按需印刷有助于盤活斷版、短版書資源,延長圖書的生命周期,為整個行業提供可能的增量市場;幫助出版單位縮短供應鏈,降低庫存,提升運營效率,盤活資金;為各出版單位的產品創新提供支持,延長出版產業鏈。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艷平
北京印刷協會副理事長,原化學工業出版社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徐力生分享了北京印刷協會對出版社數字印刷開展情況的調研數據,據此,提出了他的觀察與思考。他說,數字印刷在出版社的應用,應從生產到銷售等的全流程考慮經營,可以起到減少報廢、減少斷檔、減少倉儲費用、減少資金占用、減少人工費用五個方面的經營效果,每年可為出版社帶來凈效益700萬~1200萬元。同時,他指出,出版社數字印刷還需要解決建立數碼印刷標準和紙張標準,實現圖書工藝標準化的問題。對此,他提醒“需要注意生產設備的快速增加所帶來的低水平產能過剩問題。”
▲北京印刷協會副理事長,原化學工業出版社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徐力生
北京方正印捷數碼技術有限公司產品部副總經理宗義剛對書刊噴墨按需印刷現狀進行了剖析。他談到,在黑白圖書領域,高清黑白噴墨技術已經成熟,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書刊按需市場期待著更低的綜合成本;而在彩色圖書領域,相信隨著彩色噴墨印刷品質的提升、成本的下降、穩定性的提升,以及介質的拓展,必將被廣泛應用于書刊按需市場。“從長遠來看,高速噴墨技術能夠讓整個產業鏈充分享受新技術的紅利,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方正印捷產品部副總經理宗義剛
河南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業務部總經理楊淼分享了這家河南省印刷龍頭企業在探索數字印刷、服務按需出版領域的歷程和成功經驗。近年來,河南新華陸續引進方正噴墨印刷機等數字印刷設備,不斷擴大數字印刷產能,建立了全流程的數字印刷生產線,年印刷裝訂產量增長15%以上,持續保持盈利。他表示,河南新華將“繼續堅持數字印刷的探索與實踐,深入研究客戶需求,加大資金投入,引入互聯網銷售模式,提供精準化印刷服務解決方案。”
▲河南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業務部總經理楊淼
盛通股份董事、副總經理唐正軍分享了盛通的按需印刷實踐,作為國內較早一批采用噴墨印刷設備的書刊印企,盛通擁有多條噴墨印刷生產線。唐正軍提到了盛通的POD生產能力規劃,他表示,盛通股份將把北京的工廠打造成高度集中、專業化的高速噴墨生產中心,及時滿足客戶需求,推動按需印刷高速發展。
▲盛通股份董事、副總經理唐正軍
方正印捷服務中心總經理孟祥亮從服務的角度,介紹了方正電子在書刊按需印刷生產方面的精致服務,他說,“產能和服務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優質的服務是高產能的保障”,方正的服務產品不僅涵蓋了全保、半保、人工保等多種選擇,還可針對特定需求進行個性化單次服務、定制保修,服務范圍可擴展至其他領域,全方位滿足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
▲方正印捷服務中心總經理孟祥亮
推動出版行業的創新和變革,離不開成熟印后技術的支持。當天,兩家在按需出版領域先行探索的印后企業,介紹了他們在按需出版領域提供的成熟解決方案。
平湖英厚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昂分享了英厚機械《以“數”為帆,“智”造未來》的智能化探索。作為一家印后解決方案的集成供應商,英厚機械已成長為國內主要的印后包裝機械生產基地之一,在推動按需出版的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
▲平湖英厚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昂
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江達圍繞噴墨專用紙張在印刷適性、成本及供應量等業界一直較為關注的問題,以《擁抱變革:APP文紙助力POD聯盟行穩致遠》為主題,介紹了金東紙業的解決方案,為大家分享了金東紙業助力按需出版的創新實踐。
▲金東紙業(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江達
圓桌論壇
圖書彩色高速噴墨印刷的應用突破關鍵
在本次年會壓軸環節——圓桌論壇上,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印刷雜志社社長劉積英,化學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印制部總經理于立宣,機械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中心副主任閆焱,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旭東,方正印捷產品部副總經理宗義剛深度對話,圍繞“圖書彩色高速噴墨印刷的應用突破關鍵點”這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在對談中,嘉賓們分享了各自對過去幾年高速噴墨印刷在圖書領域應用情況的看法及建議。
王旭東表示,噴墨印刷在國內要快速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上下游產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問題,通過規范化來實現數碼印刷的自動化流程,推進數字化的發稿流程、配送方案等;其次,印刷品質提升的問題是行業面臨的挑戰,很高興看到以方正為代表的印刷設備企業在提升印刷品質方面不斷努力,希望數碼印刷技術企業能夠合力攻克技術難題,以更高的品質推動數碼印刷的高速發展。第三,側重數字化建設和印后的發展,如何打造數字印刷的高速生產鏈,這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閆焱表示,從出版社的角度來說,我們的四色印刷有兩種需求,一種是在現在的質量基礎上工價低的我們可以接受,另外一種是如果工價高,那質量也要相應提升。質量和工價是我們關注的主要問題。目前,這個彩色高速噴墨還是主要應用在重印書上,我們期待利用彩色噴墨印刷將原本的雙色書變為四色書,在提升四色書品質的基礎上還能把工價降低,這將為噴墨印刷在圖書領域的推廣帶來光明前景。希望有更多出版社參與到噴墨印刷,包括彩色黑白的設備應用,整體上帶動成本的下降。
于立宣表示,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質量和成本。在質量方面,目前的印刷技術尚未達到所需的色彩還原度。在成本方面,相對于現有框架體系,成本不具優勢。專家預測,只有當綜合成本降至能支持三千冊印刷時,數字印刷技術才能真正推廣。要解決成本問題,不僅是人才資源、產業鏈的協作問題,也是一個市場需求擴張的問題;需要進行上下游聯動,共同努力把成本降下來,質量提上去。
宗義剛表示,隨著銅版紙噴墨技術與客戶實際應用的突破,帶來了其他介質如數碼紙、膠版紙、白卡紙等彩色噴墨技術的全面提升,再次提高了色彩質量的低限水平;近期還會在色彩飽和度、層次再現及紙張形變處理、更換紙卷效率上進一步提升,希望能幫助用戶提高彩色圖書印刷品質、降低綜合成本,享受噴墨技術紅利。
對于彩色高速噴墨印刷未來的發展前景,嘉賓們表示樂觀“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如今,鴻雁POD聯盟的名字,已經成為了團結、勇氣、創新和卓越的代名詞。面向未來,這只引領變革的鴻雁,將繼續在出版印刷的廣闊天空中翱翔,希望聯盟為行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