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全球輔助技術競賽(又稱“半機械人仿生奧運會”)中,中國選手徐敏憑借先進的生機電一體化義肢,在上肢義肢組中成功奪冠,創下了中國選手在全球頂級科技助殘賽事中的最好成績。
據了解,上肢義肢即是為殘疾人再造的“智能手”,選手們都失去了部分手臂,需要戴著各自團隊研發的電動手臂,一次性完成義肢提重物、雙臂協作、精細物體抓取、盲盒抓取等10個義肢操作任務,最終以任務完成數量和完成時間判定成績。
全球輔助技術競賽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發起,是一項非營利的國際賽事,旨在推動殘障人士與科技輔助設備的深度結合,促進輔助技術的發展與產業化。徐敏所在的上肢義肢組匯聚了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等全球一流團隊,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組別之一。
與徐敏“并肩作戰”的是東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該團隊其中有5位科研人員來自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宋愛國教授團隊,并由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青年博士后胡旭暉帶隊。嘉立創則為科研團隊提供了相關支持。
據團隊領隊青年博士后胡旭暉介紹,嘉立創為他們提供了EDA工業軟件、電路板智造、SMT、3D打印等一站式技術保障,依靠嘉立創高度柔性化、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智造體系,團隊最終實現了“智能手”的快速實現和穩定運行。
以義肢所用的電路板為例,而從研發到比賽,義肢用到的電路板一直都是由嘉立創提供,基于電路板高可靠性的品質和先進的制造工藝,確保了義肢在復雜環境下的穩定運行和流暢協同。
“電路板在義肢中充當了中樞系統的角色,集成了肌電信號解碼、力感知與反饋、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等關鍵功能,通過高效處理生物電信號和環境信息,保證了義肢動作的精準控制和高度人機協同!焙駮熣f道。
不止于此,在賽事過程中,比賽道具的變動和規則細節的調整給團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胡旭暉博士帶領的研發團隊連夜調整、改進設備。嘉立創在這一過程中提供了及時的技術支持,助力團隊快速應對突發問題,使義肢設備能夠完美適應賽場環境和多樣化的任務需求。
胡旭暉表示:非常希望通過本次比賽向世界展示中國助殘康復機器人領域的前沿成果,以及我國殘疾人康復事業取得的成績。同時能夠對標全球助殘康復最新技術和產品,學習先進,取長補短,進一步推動我國新一代康復產品的自主研發、推廣運用和升級換代,造福殘疾人。嘉立創也將不遺余力地為更多科研機構、科技企業提供支持,通過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技術創新服務,助力全球硬件創新。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