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海,聽鄉音。
12月22日,距離2025年還有10天,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湖東村,大湖寨的廣袤田野與古老的客家圍屋之間,一場特別的音樂節——“大地流彩·鄉村音樂中國風”暨連平山海音樂節火熱舉辦。
此次活動是“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的組成部分,在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指導下,由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河源市連平縣人民政府、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簡稱“騰訊SSV”)、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南山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連平縣“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連平縣大湖鎮人民政府、QQ音樂承辦。
這場音樂節以農民為主角、農村為主場,不僅18個節目中一半來自廣東、廣西6個縣市區鄉村,演員中有100多位是村民,而且還有一場山海大集,30多位鄉村CEO和興鄉青年帶來70余款農產品。
除了線下參與的各界觀眾,超過462萬觀眾通過河源廣播電視臺、QQ音樂、騰訊新聞出品、騰訊SSV、為村共富鄉村等視頻號及QQ音樂客戶端、QQ瀏覽器等線上渠道“圍觀”音樂節,還能線上線下“趕集”,便捷購買粵桂鄉村的土特產。
作為廣東“經濟第一區”和全國著名的科創強區,深圳市南山區以“頭號工程”力度抓緊抓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高質量開展與對口幫扶區域的合作,不僅是跨越地理距離的“牽手”,更是發展理念、資源互補與互利共贏的深度融合。這場音樂節是廣東省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深圳市南山區攜手河源連平、汕頭南澳、汕頭濠江、廣西龍勝、廣西資源等對口幫扶區縣,培育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新模式,著力推動農業、農村、多元主體與文旅的融合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音樂節落地的河源連平,生態文旅資源優越,文化底蘊厚重,被譽為粵北有色金屬之鄉,九連山原始森林度假村讓人流連忘返,忠信花燈聞名遐邇入選國家非遺名錄。連平大湖鎮被列為河源市旅游專業鎮,客家特色傳統古村落大湖寨“四季花海、千人同宴”品牌效應顯現。金色的連平,紅色的連平,綠色的連平……多彩連平就是“大地流彩”的生動詮釋。
城鄉互動,唱響特色民族文化、多彩大地風情
采茶歌舞《春牛鬧春》、英歌舞《中華戰舞》、潮汕方言劇《心想事成》、侗族琵琶彈唱《琵琶聲聲話同心》、瑤族歌舞《油茶舞》 ……
時長2小時的音樂節,18個節目陸續登場,其中有9個節目來自深圳市南山區對口協作的河源市連平縣、汕頭市南澳縣、汕頭市濠江區及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資源縣及原對口協作地區百色市德保縣6縣鄉村,村民作為主演,與社會各界公益樂隊歌手共同演出。
這些源于鄉野的創造,是村民們的自發活動,也讓他們在聚光燈下煥發了新時代鄉村文化的活力與內生動力。熱情洋溢的節目中,還融入客家傳統舞龍文化、苗瑤農耕文化、南澳漁燈等本土特色文化元素。從一個村莊,到一個村莊,從一個區域,到另一個區域,來自大地的絢麗色彩在舞臺上流淌,傳遞出鄉村文化的動人力量。
整場音樂節以充滿節奏感的客家民俗歌舞《龍的傳人》啟幕,分“山之謠”、“民之樂”、“田之歌”三大章節。在山海的舞臺上,鄉村人、城市人共同歌唱家鄉,歌頌土地的力量,讓村音嘹亮,也讓粵桂協作情在大山之間唱響。
英歌舞《中華戰舞》由汕頭市南澳縣捷青英歌隊的青少年們表演,他們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變換隊形,以剛勁奔放的舞姿,給人力與美的震撼。15歲的“鼓上蚤”時遷扮演者還在主持人的邀請下為小觀眾現場“教學”。
從桂林龍脊梯田里走出來的馬海小嫂子藝術團,以歌舞形式展現壯族舞蹈、音樂、農耕習俗與傳統工藝,將表演發展為村莊的特色經營項目,還曾登上央視《星光大道》舞臺。此次音樂節,她們身穿華麗的壯族服裝出席,與知名音樂人許多聯袂演繹《馬海之歌》,獻上一場深情動人的民族音樂盛宴。
廣西凹凸樂隊第二次參加山海音樂節,這次他們根據百色德保縣傳統民歌改編的壯語搖滾歌曲《德保情歌》,充滿浪漫色彩。
廣東汕尾的民謠音樂人海尾巴與吉他手曉鋒彈唱了《隆隆隆》《日日做夢》,“海風吹啊吹,吹到那月亮掉在海底”“小船飛啊飛,飛到我迷失到時間里面”等歌詞把聽眾的想象帶到海邊、帶到童年,溫馨愜意。
廣東河源客語搖滾音樂人鄒錦龍演唱了曾登上熱歌榜的客語搖滾歌曲《我是客家人》《今晚去哪里玩》,讓現場氣氛更加火爆。
“感謝這村莊,讓我們不再流浪,感謝你土地,讓我們有稻花香。”“太陽照在水稻上,太陽也照在我們身上,水稻野草一起生長,每個人走在自己的田野上。”廣西瓦依那樂隊演唱了歌曲《田歌》、《maenj ba lah》,還與馬海小嫂子藝術團合唱了《萬粒之歌》,與現場觀眾共同歡快演唱《一起來嘛麻溜咧》。他們用樹葉演奏的優美旋律引起觀眾陣陣歡呼,還吸引感興趣的外國友人上臺學習。
“瓦依那”是壯族方言,意為“稻花飄香的田野”。瓦依那樂隊主唱岜農說,這是瓦依那樂隊第一次來到連平大湖寨,被這里的美景深深震撼,未來樂隊將繼續深化農耕與音樂之間的聯系,推出更多的作品,也希望更多人關注鄉村和鄉村音樂。
探索音樂與鄉村經營的結合,線上與線下共聽鄉音、同品鄉味
文化資源是鄉村豐富的資源之一,特別是音樂、舞蹈等特色的民俗表演,既可以成為吸引游客的流量內容,又可以成為服務游客的新業態,激發人們對鄉村的熱愛。
“大地流彩·鄉村音樂中國風”暨連平山海音樂節就是各方攜手挖掘利用鄉村文化資源的一次有益嘗試。活動辦在村里、把資源引入村里、把關注聚焦到村里、把消費留在村里,通過一場接地氣、有網感、引共鳴的音樂節,以線下演出、線上直播的形式,面向全國各地弘揚各地特色鄉村文化、民族文化,盤活、推廣文化資源,吸引各界消費者、企業了解對口協作縣域,將五個縣市區作為旅游目的地。
活動現場,除了豐富多彩的音樂節表演,還設置了山海大集,“舌尖上的非遺”牛混身、豆殼、艾糍和燈盞粄、蛋散、金桔紅薯片等特色美食讓人忍不住想品嘗一番。這場大集既有鄉村特色,又與鄉村常見的“趕集”不同,30余個攤位上,“攤主”是連平、南澳、濠江、龍勝、資源五區縣的鄉村CEO、廣東“百千萬工程”興鄉青年代表等,他們推介了河源非遺產品陂頭米粉和柴火花生,龍勝的煙熏臘肉、紅糯米,資源的螺螄粉、富硒米,濠江的山寶沏茶、上新好玉……各種特產既讓人品味鄉村原汁原味的風貌,為各方來客置備年貨提供了更多選擇,也讓人感受到粵桂鄉村經濟的蓬勃活力。
不僅如此,消費者可以在“南連云耕園”云認養小程序認養連平鷹嘴蜜桃、忠信花生等特色農產品,“南連云耕園”于12月21日正式發布,深圳對口幫扶協作駐連平縣工作隊結合縣域條件,引入騰訊SSV為村共富鄉村團隊公益提供云認養技術支持,將連平縣農特產品搬上云端,助力品牌知名度提升和銷售轉化。在山海大集上,線下每個攤位都有專屬二維碼,用戶可以到其微信小店下單,騰訊SSV為村共富鄉村團隊、微信小店團隊共創,在大集籌備前,對有意愿的鄉村CEO、興鄉青年進行了“微信小店”能力培訓及搭建支持。當然,線上消費者也可在湖東村云服務小程序的“伴手禮”專區輕松下單,“村莊云服務小程序”由騰訊SSV為村共富鄉村團隊打造,已在全國195個村莊使用,此次“湖東村云服務小程序”上線,則重點打造“伴手禮”功能。
山海大集上還展示了各界力量攜手推進的多個公益項目,包括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深圳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機構發起的“創新縣域‘一老一小’公益服務”項目,該項目通過數字賦能,加強公益服務的精準性、有效性、可及性,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已在河源龍川縣、深圳南山區、清遠英德市實施,切實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騰訊黨委、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騰訊微保、微信支付等聯合政府一起發起的深圳對口協作特色項目“愛心保障公益計劃”在亮相現場,該項目已覆蓋深圳對口幫扶協作的河源、桂林、百色等市的17個區縣,累計幫扶超25萬人,受助對象理賠總額超700萬元。
多方協作共創,助力鄉村發展
隨著夜幕低沉,此次音樂節迎來歡樂高潮,各方來客點燃篝火、圍火共舞,并在綻放的煙花中仰望星空。
大地流彩,樂動連平。這場音樂節不僅是一次藝術展示和文化大聚會,也是政府、社會、企業、關注鄉村的音樂人等多方長期注入力量的呈現,是“山海音樂節”IP的新升級。
粵桂協作又稱“山海協作”,這也是“山海音樂節”的創意起源。
2023年9月,龍脊梯田稻浪漸黃,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深圳市南山區委區政府、粵桂協作工作隊、騰訊SSV在馬海村聯合舉辦了首屆“山海梯田音樂節”,80%的節目由村民進行表演,開創了“鄉村音樂IP經濟”的創新實踐。
起于廣西龍勝,續于廣東連平,因鄉村音樂而生的“山海音樂節”,經過山海理念的碰撞,衍生文旅產品出圈,也讓山海之情更加綿長。
此次音樂節也得到了人民日報視界、南方日報(南方+)、羊城晚報、深圳報業集團讀特客戶端、深圳晚報、河源日報、河源廣播電視臺、河源晚報、河源鄉情報、創新南山、蛇口消息報、連平縣融媒體中心、騰訊公益、騰訊新聞出品、QQ瀏覽器、全民K歌等機構的支持,活動當天登上河源、汕頭多地同城熱搜榜,話題綜合閱讀1100萬。
各地力量的持續注入,讓山海音樂節充分融合鄉村與音樂,深入挖掘、傳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激發新時代鄉村文化活力和內生動力,助力縣域做好鄉村幫扶資源的對接,做好鄉村發展模式影響力推廣,探索鄉村文化成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路徑。
當歌聲響徹田野,當文化融入鄉土,多方攜手共創,更多村民的內生動力被激發與釋放,共富鄉村建設便有了更堅實的未來!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