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低空經濟已經快速發展近一年。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國內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數量超5萬家,其中上市企業118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1家、高新技術企業3991家。
截至目前,低空經濟發展進度如何?未來,還有哪些重難點需要關注?
12月20日,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下稱省情中心)發布《廣東天際新機遇2024——廣東低空經濟發展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并與珠海市低空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下稱珠海低空投)、廣州合利智能創興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合利創興)、極飛科技、中科云圖等機構與上下游企業的代表交流探討,共話低空經濟發展。
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火熱發展的低空經濟被視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當前,低空經濟在農林植保、物流運輸、應急救援等場景已有頗多應用。農業方面,無人機已廣泛應用于農業作業,成為水田播種、施肥、防病蟲、除草以及旱田中后期病蟲防治的主力軍。
長期專注農業無人機領域的極飛科技在低空農業場景已深耕多年,其行業研究負責人侯鑫娜表示,極飛的產品和用戶遍布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無人飛機等農業智能設備在海內外的保有量超過13萬臺。“我們今年海外訂單持續增長。”侯鑫娜進一步提到。
低空無人機遙感網運營商中科云圖副總經理彭聰認為,低空經濟在公共服務領域大有可為。目前,公司的技術已經應用在多個細分場景,包括電力電網的自動化巡檢、智慧城市管理等。
而在合利創興執行總裁鄒一沛看來,低空經濟與文旅、物流、城市治理、應急、交通等場景都有深度融合與創新實踐。合利創興近年來的嘗試聚焦在側重文旅、物流等場景。
據鄒一沛介紹,公司建立包含20余架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和3架峰飛航空2噸級大載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多機型 eVTOL的飛行器矩陣,聚焦打造eVTOL飛行體驗點、垂直起降機場等項目。
在廣州,從2019年開始,合利創興就著力打造全球首條城市CBD合利·天德廣場 eVTOL航線。前不久,“天德廣場—海心沙”城市觀光、低空旅游線路也完成了順利飛行。
天德廣場-廣州塔低空游覽跨江航線。圖片來源:合利天德廣場公眾號
不過,《報告》指出,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多樣化,涉及領域廣泛,但目前能夠真正實現商業化運作的卻并不多。
以廣東為例,貨運物流、載人出行、低空旅游、生產作業、公共服務等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商業化探索正在加快,但由于低空經濟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這些應用場景的打造和商業化探索還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性、成本性、競爭性風險,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也難以避免。
技術與成本控制問題如何解決,是低空經濟應用端企業長期需要面對的問題。
基礎設施亟待建設
低空經濟涵蓋范圍廣泛,具有較長的產業鏈條。目前,其中主要包括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等四個環節。
要轉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飛輪”,離不開完備的低空基礎設施和管理系統。多家企業代表表示,起降場、低空通信設施等的建設目前還處在初期,其建成進度與低空經濟發展的加速度息息相關。
低空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物理基礎設施與空中管理系統兩部分,具體涉及低空網絡設施、低空數據設施、低空監管設施、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地、能源基礎設施、空中交通管制設施、安全保衛設施以及目視助航設施等。
“想要富,先通路。”辰創科技政府事務負責人謝艾認為,低空經濟發展也同理,只有路通了,經濟才能跑起來。“空域管控、航道規劃、飛行器監管等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上,產業發展才能進一步走上正軌。”他進一步表示,這些基礎設施的布局離不開政策規劃和資金支持。
鄒一沛則指出,低空經濟場地是運營商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對于運營商來說,用戶的需求決定了企業應該在何處挖掘服務和場景;場地也即基礎設施,決定了運營商探索和發展的空間。
那么,哪個環節應該先行動起來?
在鄒一沛看來,基建關乎低空經濟運營的質量和安全。在建設初期,政府、國資背景的企業和機構或許有更大的空間。“國企目前在此領域比較活躍,對我們產業鏈上的企業也是鼓舞。”
據珠海市低空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經理畢名志介紹,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珠海低空投參與布局建設了低空雷達、光電、ADS-B、北斗信號地面增強站等,目前已實現部分陸域海域的管控,還成立了低空城市巡檢服務中心。
構建多層次投融資體系
場景、基礎設施之外,低空經濟發展還面臨政策、監管、生態等方面的挑戰。產業鏈多個環節的企業代表呼吁,應從政策規則層面為低空經濟劃好航路。《報告》也提到,應當加強政府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中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針對低空經濟領域市場準入、空域管理、安全監管等方面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報告》呼吁加強空域管理部門的協同合作,通過制定包括低空飛行器管理、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飛行服務、低空安全監管等的法規和標準制度,合理劃分地方、軍方、民航空域管理事權。
針對低空應用場景打造不足、商業化探索難等問題,《報告》則建議在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進一步優化各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更好地兼顧宏觀層面和產業需求,明確政府引導方向,制定統一標準和政策體系,以促進產業的協同發展。
政策之外,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
“珠海低空投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未來計劃打造統籌全市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畢名志提到,珠海低空投計劃積極爭取長期國債,申請上級產業資金投資支持,設立珠海地方經濟基金群,通過資金扶持創新企業成長,促進低空產業轉型升級。
《報告》也建議,鼓勵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通過設立專項投資基金等方式,進入低空經濟領域,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具體而言,產業基金可專注于對低空經濟領域創新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在技術研發、商業運營、新能源、電驅電控系統等關鍵環節加強對龍頭企業的產業投資和扶持,形成“耐心資本”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鏈加快成熟。
同時,產業基金還應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發展。
低空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過提供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建好基礎設施,挖掘應用場景等,城市將會在低空經濟產業的各領域積累起技術實力和產業資源,虹吸效應之下,更多企業和資本也會隨之而來,形成發展低空經濟的正向循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