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預見2025·吳曉波年終秀》如期而至,財經作家吳曉波一如既往,為我們帶來一場關于未來經濟趨勢的深刻洞察。在第四個預見中,吳曉波談道:“今年4月,我去了一趟德國漢諾威,看到一系列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制造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全是美國公司——竟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我突然意識到,一場新的戰爭已經拉開序幕。”
新的危機已經出現,面對這場戰爭,怎么打、誰來打?吳曉波也為我們提供了他的見解,他表示:“有多少行業,就會有多少行業大模型。行業大模型或將是未來中國在產業層面上跟美國競爭的最重要的一個差異化路徑。”
基于此,構建一個能夠讓所有企業把自己的服務和應用架構其上的新質基礎設施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正是當下百度智能云持之以恒推進的事。
作為中國AI探索先行者,百度智能云深信,大模型正在從技術變革走向產業變革。無數的AI原生應用,正在重新定義我們與數字世界乃至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同樣,這些應用已經深入到企業“研產供銷服”的各個環節,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在傳統的云計算已經無法支撐大模型應用快速發展的當下,百度智能云正著力打造一套全新的基礎設施,幫助企業加速實現智能化升級。
這套基礎設施有兩個關鍵組成部分:一個是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作為大模型精調和應用開發的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工具鏈,幫助企業做大模型和應用的開發和服務,截至11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調用次數超15億,千帆平臺上已經開發了超過77萬個應用;另一個是百度百舸AI異構計算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模型相關的算力服務。
應用才真正能創造價值。隨著大模型應用開始深入到企業真實的業務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追求高度定制化、大規模、高可用、高安全的“企業級”應用形態。百度智能云認為Agent會是當前階段“企業級”應用的最佳形態——隨著模型能力越來越強,整個應用作為一個系統的自主性就會更強,就會更接近Agent。
這樣一個Agent,既可以低門檻地搭建起來、快速投入使用,又能夠基于大模型賦予它的極強的可塑性和靈活性,快速迭代,進階成為天花板極高、能力強大的綜合性“企業級”應用,打通應用創新的“最后一公里”,推動企業應用智能化、自動化的全面發展。
年終秀上,吳曉波重點提到了一些企業級智能體的成功案例,其中就有山東港口基于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打造的大模型司機助手、大模型船東助手。
山東港口和百度智能云通過建設大模型技術落地相關能力組件和基礎算力設施,覆蓋了港口日常管理、經營分析、生產運行、智慧辦公、物流服務等多個領域。在港口對外服務中,“船東管家”和“智途領航”兩個智能體的應用,更是為山東港口的智能化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中,“船東管家”智能體為船公司和船代提供船舶信息智能問答、KPI指標問詢分析等服務,提升工作效率與客戶體驗;“智途領航”智能體則助力貨車司機便捷作業,提高港口物流效率。
通過全球首個落地應用的港口大模型,山東港口將智能化服務深入到港口管理的各個環節,打造車船貨全鏈條智能服務網絡,提升了物流供應鏈客戶服務效率。
此外,吳曉波還在年終秀上分享了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的一個觀察——一般的企業組織模型是金字塔,分為基層、中層、頂層。而當大模型被應用到一個企業中時,將再造企業的組織形態。位于上方的決策層,借助人工智能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他們獲取信息的速度、效率會越來越快,做出決策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與此同時,位于腰部的,用來做信息傳遞的管理層,會經歷“瘦身”。企業組織架構將從金字塔式變為“手工公章”式。
在預見四分享的尾聲,吳曉波表示:“所以我們說2025年或將是中國行業大模型的元年,行業大模型將重構所有的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信息基礎設施。”而步履不停的百度智能云,也將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優化,繼續拓展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和邊界,通過智能化賦能,推動更多行業迎接更加智能、高效的未來,助力中國企業在全球智能化競爭中占據更強的優勢地位,助力中國經濟邁向數字化、智能化的全新時代。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