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寧枸杞產業論壇在北京前門建國酒店舉行,來自枸杞產業的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寧枸杞產業的發展與未來。
中寧縣副縣長伏剛
中寧縣副縣長伏剛發表了熱情的歡迎致辭,他提到,中寧枸杞作為寧夏枸杞的核心產區,擁有世界枸杞的發源地和正宗原產地的自然稟賦,近年來,中寧縣大力實施基地穩杞、龍頭保杞、科技興杞、質量立杞、品牌強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加快構建產業標準、綠色防控、質量檢驗、產品溯源“四大體系”,推進現代枸杞全產業鏈條聚“鏈”成勢,新質生產力向“新”發力。
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包曉燕向與會者推介中寧枸杞時說,中寧縣持續深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社會化服務組織”共享發展模式,今年早康、杞滋堂、永壽堂等公司對接農戶和合作社種植基地5.5萬畝,基本做到產加銷一體、農文旅融合發展。中寧縣還整合各類資金1億余元,從種植、加工、科研、營銷、品牌等環節給予經營主體支持補助。先后建成新水農產品加工園區和枸杞加工城,積極推進枸杞產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建設,枸杞加工企業發展到124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34家,培育出了“寧夏紅”“早康”“璽贊”“杞滋堂”等自主知名品牌80個,占全區名牌總數70%。
中國枸杞之鄉針對市場需求,中寧枸杞不斷適應和引領市場,精深加工企業積極創新,目前已研發枸杞酵素、枸杞糖肽等科研新品20種,枸杞及其精深加工產品達10大類120余種,擁有自主專利8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46項,枸杞原漿、枸杞清汁、枸杞果酒、枸杞糖肽等多項專利已實現產業化生產。杞滋堂正在以至少每月2款、每年50款的速度進行新品開發和老品升級,從第一代干果枸杞、第二代傳統枸杞原漿,再到第三代超微粉碎枸杞原漿,不斷滿足更多不同場景需求。
根據中寧縣文旅廣電局副局長李瓊介紹,中寧縣在推動枸杞產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枸杞+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以枸杞文化為載體,聚焦中寧蒿子面、黃羊錢鞭、剪紙等獨具特色的非遺、民俗文化,通過音樂、小品、舞蹈等藝術形式,創作了“紅枸杞”文藝精品,打造黃羊錢鞭舞臺劇等,讓游客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深入了解中寧枸杞文化。中寧縣打造了以璽贊生態枸杞莊園、杞滋堂健康體驗館、天湖生態旅游區為主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創意開發了一批枸杞康養生態民宿。在縣區星級酒店、主題酒店、特色民宿、規模以上酒店設置枸杞康養中心,增加枸杞宴、沙療、鹽浴等康養服務項目。開發推廣了一批中醫藥特色旅游主題線路,將觀賞性強、體驗感好的枸杞種植基地、枸杞交易中心、枸杞藥用研發生產企業等資源納入全縣特色旅游線路,讓游客在觀光旅游的過程中,親身感受中寧枸杞的魅力。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杰的發言更是將會議推向了高潮。她從專業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寧枸杞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強調了中寧枸杞在中醫藥領域的重要地位和廣闊應用前景,為中寧枸杞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
在枸杞產業論壇環節,與會專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他們就枸杞產業的科技創新、產品質量提升、市場拓展等方面各抒己見,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見解,為中寧枸杞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隨后的品牌營銷論壇環節上,主持人馮云飛與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特別節目中心主任任民、中寧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包曉燕,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杰等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寧枸杞的品牌營銷策略,他們一致認為,要進一步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創新營銷模式,提升中寧枸杞與文旅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推動中寧枸杞產業融合文旅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