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臨近,大街小巷掛起喜慶的紅燈籠,家家戶戶貼上寓意吉祥的春聯和福字。近期,多家博物館特別推出春節主題展覽及新春文化活動,中國經濟網帶你感受博物館中的濃濃年味。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2025年1月22日起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選取200余件(套)館藏文物精品,涵蓋青銅、玉器、錢幣、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書畫等多個品類,通過“景星慶云至,天授人和時”“乾坤萬象和,山固壽無疆”“又是春時節,春色如人面”三個單元,多角度呈現春節豐富的文化內涵。國博館藏重點文物、觀眾喜愛的“明星文物”亮相展覽,包括彩繪十二生肖陶俑、婦好鸮尊,以及充滿新春氛圍感的桃花洞釉燈籠瓶、白玉“天官賜福”佩、“好酒”白釉盤等。
文明先鋒——凌家灘文化玉器展
凌家灘文化玉器展2024年12月15日至 2025年3月16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凌家灘遺址,是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標志性遺址之一,距今已有5800年至5300年的歷史。展覽展出了來自國內五家考古文博機構的399件(套)重要文物,種類涵蓋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包括暗含豐富哲學思維的“刻圖玉版”、北京2022冬奧會獎牌的設計靈感素材“重環玉璧”、承載新石器時代自然崇拜的“玉龜”等重要展品,很多珍貴文物為首次展出。
玉出昆岡——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
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2025年1月7日至2026年1月4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
考古證明,新疆用玉的歷史已超過4000年。展覽從故宮珍藏的清代宮廷和田玉文物中,遴選出258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包括漢代和田子料玉辟邪、乾隆皇帝欽定為二十五寶之首的“大清受命之寶”、鐫刻乾隆皇帝御題詩的采玉圖山子、反映清朝與域外地區交往的痕都斯坦玉器等重要展品,其中130件珍貴文物為首次展出。
過年——春節主題展
過年——春節主題展于 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3月2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出。展出120余項與春節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港澳臺地區。展覽敘事從冬至開始,至元宵節結束,分為序廳和“辭舊迎新”“歡聚祝福”“樂歲弦歌”“普天同慶”四個單元。
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金器展
金彰華彩——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金器展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展覽通過展示來自北方草原、中原地區和青藏高原的200余件金器,述說過去三千多年中國黃金工藝的演變與成就,反映其在文明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展覽文物全部來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靈蛇獻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
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于2025年1月14日至2月16日在國家自然博物館展出。展覽分為“生肖文化的源與流”“騰蛇乘霧”“幽幽蛇影”“蛇舞豐年”四個單元,精選蛇類標本近50件,全面展示蛇的獨特魅力。
版上生華 肇啟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畫展
京津冀木版年畫展于1月—4月在首都博物館展出。
京津冀木版年畫是三地“地域一體、文化一脈”的有力佐證,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次展覽由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館共同主辦,擬上展文物120組(件)。此次展覽是“京津冀博物館里過大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金蛇獻瑞——乙巳蛇年春節非遺暨民俗攝影聯展
乙巳蛇年春節非遺暨民俗攝影聯展2025年1月22日起在國家圖書館舉辦。
展覽分為“春節溯源”“巳蛇呈祥”“春節非遺”“我們的節日?春節”四個單元,突出展示典籍中的新春文化主題。其中,“春節溯源”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春節的雛形,列舉了臘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五及正月十五的歷史習俗及其來源;“巳蛇呈祥”介紹了“蛇”的文字演變,通過與“蛇”相關的典籍記載、各類傳說、文學作品等內容,呈現蛇文化屬性的多次演繹與豐富變化。現場還設置了雕版印刷及蓋章互動區域,讀者可現場體驗雕版印刷“福”字、套色印章蓋章。
(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