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程帥星】一年生產4億雙鞋,行業年產值達120億元,400多條聚氨酯制鞋流水線,從業人員近10萬人……這是過去一年洛陽市偃師區制鞋產業交出的“答卷”。
偃師在擁有夏都二里頭遺址、商都西亳遺址之外,又有一“都”——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皮革協會認證的“中國布鞋之都”。
每到春節,位于偃師區的遠軒制鞋廠負責人張超峰常常回到老家村里給60歲以上老年人送布鞋。他經營的制鞋廠引進了聚氨酯流水生產線,聚氨酯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具有韌性好、耐磨損、耐腐蝕等特點。2002年前后,這種流水線被大批引入偃師,當地鞋業產品質量得到較大提升,企業利潤空間得以拓展。從那時起,全國一大批知名布鞋品牌到偃師貼牌生產,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張超峰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他的制鞋廠高峰時用工約40人,2024年生產了40多萬雙布鞋。“去年,我們廠第一次做起了外貿生意,向俄羅斯和韓國各賣了3萬雙鞋。”
實際上,偃師制鞋業從2017年開始,出口量就不斷增加。2023年,該區外貿供貨和直接出口布鞋超過1.6億雙,約占年總產量的40%。2019年以來,偃師區共成立具備進出口資質的外貿公司70余家,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東歐、非洲和南美洲,日本、韓國、美國等地也有出口。
在傳統印象里,布鞋是指黑鞋面、千層底,外觀質樸,穿起來舒適的鞋子。如今,它的概念遠不止于此。其中,鞋面包括棉布、平絨、帆布、透氣革、網面布、飛織布等多種材料,鞋底則采用橡膠、聚氨酯、復合大底等,既克服傳統布鞋怕水忌濕的缺點,又保留柔軟舒適的特性。簡單來說,以紡織面料為主做成幫面的鞋子都可以叫布鞋。
偃師鞋業企業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已有300多家鞋企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有鞋企組建7人研發隊伍,開出平均30多萬元的高薪,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
偃師區鞋業協會秘書長張俊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目前,偃師是全國最大的布鞋生產基地,產品銷售覆蓋了全國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年產量和市場占有率均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風行全國的老北京布鞋有近50%是偃師當地制鞋廠家生產。
布鞋在偃師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式發展,已經建成4個鞋業產業園。目前,該區有成品鞋生產企業600余家,配套企業580家。其中,年產值超2千萬元的鞋企達到130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產業鏈條上的加工戶、加工點約2600個,各類鞋材、鞋料、成品鞋銷售門市210余個,鞋樣設計研發單位23家,鞋業貨運部180余家,鞋類網店2000多個。
張俊告訴記者,自2016年11月,“首屆中國布鞋之都·偃師2017春季產銷對接會暨鞋業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以來,到2024年11月份,偃師已經成功舉辦了14屆鞋業產銷對接會,還多次舉辦布鞋文化節、棉靴訂貨會、鞋業論壇等活動,先后迎來54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會,訂貨成交總值超過180億元。
【記者手記】孕育過夏、商文明的古老土地,如今孕育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富民產業,這片土地充滿生生不息的發展故事。在采訪過程中,受訪者不僅講述著成績,也訴說著創業和守業的不易,顯示出勤懇、務實、順勢、思變的特點。如今,上世紀誕生的第一批“偃師鞋匠”已逐漸退居二線,新生代正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他們具備靈活應變的思維,也面臨更加多變的市場。不變的,是像鞋一樣腳踏實地的品質——這是他們代代傳遞的致富密碼。
責編:李文玉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