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朱娟】2024年,河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穩步回升,制造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河南省在制造業人才技能培訓評價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2月21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實事惠民生 聚力謀出彩”系列第三場新聞發布會,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新生就上述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楊新生表示,2024年,河南聚焦重點產業鏈發展需求,全年累計培養技能人才17.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達86.9%,實現技能人才隊伍規模與質量雙提升,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一是政策引領,優化人才培育新生態。依據《2024年“人人持證、技能河南”穩規模優結構增實效建設工作方案》,省、市、縣三級工信部門聯動,將技能培訓納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體系,圍繞“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集群、未來產業布局、中小企業賦能”四大維度精準施策。出臺《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辦法》等支持政策,激發企業自主研發裝備產品和成果轉化積極性,推動企業在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工藝改進等方面培育了一批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在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先進農機裝備、先進工程機械、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等4條重點裝備產業鏈培育行動方案中,均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基地、創新基地等,開展聯合攻關、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形成教育、人才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二是聚焦產業,構建協同育人新格局。圍繞紡織、印染、化纖、服裝設計、服裝加工、皮毛制作、鞋帽制作等細分領域,通過技能和創意設計能力培訓、建立多元化評價激勵體系等,加快打造“河南織女”品牌。圍繞電子信息、軟件服務、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區塊鏈、元宇宙、工業機器人等關鍵領域,以企業需求為牽引,建設高水平培訓基地,提升數字人才能力水平,加快打造“數字工匠”品牌。與省教育廳聯合開展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導高校緊密對接產業鏈,主動調整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和培養模式綜合改革,促進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融合。與省教育廳推動成立了全國機器人和數控機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河南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共同體,有效搭建人才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之間的溝通橋梁,進一步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三是助企服務,營造人才培養新氛圍。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充分利用助企干部這一重要載體,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宣傳和解讀,幫助企業、培訓機構和職工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大力弘揚勞模和工匠精神,營造技能成才、技能創收、技能報國的良好氛圍。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建立職工培訓中心、網絡學習平臺等培訓載體,積極組織適崗培訓、崗位技能提升等培訓活動,針對性地開展各類人才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行業骨干企業設立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機構,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采用一種或多種評價方式,綜合技能水平、職業操守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技能等級認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圍繞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產業鏈群,加快培育產業急需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制造強省建設不斷注入新動能。”楊新生表示。
責編:陶紀燕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