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構建“規范、安全、高效”的回收體系,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動力電池生產、銷售、拆解、利用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并嚴打非法拆解行為。這一政策標志著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從野蠻生長邁入規范化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3140萬輛,2025年退役電池規模預計突破104萬噸,2030年將達350萬噸。若處理不當,這些退役電池將引發重金屬污染、電解液泄漏等環境風險;但若通過合規手段回收,則可釋放鈷、鎳、鋰等戰略資源價值,形成“第二礦山”。然而,當前行業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量退役電池流入環保標準低、成本優勢強的“黑作坊”,導致資源浪費與生態隱患并存。新政的出臺,正是通過法治化手段與全鏈條管理,為行業劃定賽道邊界,倒逼市場向技術驅動、合規運營的頭部企業集中。
實際上,國家層面早已對這一行業進行了戰略部署。2024年10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資環集團)在天津成立,這家新央企專門從事資源循環利用,致力于成為全國性的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
利好政策頻出,無不印證了新能源回收再利用平臺將迎藍海。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場變革的本質,是中國新能源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的轉型。
目前,在動力電池回收拆解領域,巴特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特瑞科技”)因其創新領先的技術工藝,備受業內矚目。它不僅參與起草了8項國家標準,還入選《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等,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與合規優勢。
據悉,巴特瑞科技為聯美集團旗下核心成員企業,與國內A股清潔供能龍頭企業聯美控股(600617.SH)同處能源行業。此次出臺的新政策背景下,巴特瑞未來布局中是否會有聯美控股的重要推動,近期也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大膽猜想。
如果巴特瑞科技注入聯美控股,聯美控股的能源版圖將進一步延伸至電池回收與再生環節,形成“綜合能源+ 新能源”的全新產業格局。巴特瑞的領先地位,恰與新政要求的“技術引領”高度契合,這種“技術+產能”的雙重優勢,將使其成為聯美控股切入千億賽道的核心支點。
市場分析認為,如果聯美控股實現資源整合,將帶來的不只是業務增長曲線的徹底改變,更可能推動新能源產業,尤其是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