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2月28日下午消息,在近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專家媒體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副秘書長師建華出席會議。
會議由師建華副秘書長主持。他表示,2025年,是中國汽車產業鞏固發展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新能源汽車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并成為市場增量的主導型力量,智能化技術也將全面加速應用,并反向推動電動化技術的創新與進步,形成雙向驅動的良性循環。在產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產業發展的重點已從單純追求速度的 “快不快”,轉變為更加注重質量的“好不好”,如此才能推進汽車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基于此,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將于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將以“夯實電動化 推進智能化 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辦高層論壇、國際論壇、理事研討會、全球政策圓桌會、12場主題論壇,以及展覽活動與研究成果發布。
在隨后的媒體問答交流環節,歐陽明高院士與張永偉副理事長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點問題,與媒體進行交流。
汽車行業從企業競爭轉向模式競爭
歐陽明高指出,新能源汽車的演進過程涉及三大技術變革,即動力電動化、整車智能化、能源低碳化。“這三場變革環環相扣,最終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三場變革全部完成后,新能源汽車革命才算成功。”他認為,模式創造價值,生態贏得未來。當前產業發展的階段特點是新造車勢力涌入的階段即將過去,新能源汽車領域很難再有新的入局者,“除非像小米這樣的巨頭再入局,否則很難再出現新的強勁對手。”他預計,智能化變革階段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產業即將迎來兼并重組的轉折點,并迎來模式創新的準備期。所謂產業模式變革就是從企業競爭到模式競爭,目前已逐步形成七種具有代表性的產業模式。
一是比亞迪模式:采用全自主研發的縱向一體化路徑;二是華為智能化平臺模式:依托鴻蒙智行的快速迭代,采用品牌+軟件的組合,其特點在于聚焦高溢價車型,打造以“靈魂主導”的智能生態模式;三是新勢力互聯網造車模式:如蔚來、小鵬、理想,他們不依賴華為,而是通過共享充電生態、互聯網基因與整車智能化,來構建完整的生態閉環;四是傳統新勢力自主品牌造車模式:包括奇瑞、吉利、長城等,他們是燃油車+電動車、國內市場+國外市場的雙輪驅動模式;五是國企自主+合資改革與轉型發展模式:包括上汽、廣汽、北汽等;六是央企模式:一汽、東風+長安等依托國資委主導,充分發揮國資資源優勢與政治體制優勢,實現國資+市場雙重驅動;七是寧德時代電動化平臺模式:采用電池+換電的橫向一體化模式。雖然這一模式剛剛提出,仍處于探索階段,但已展現出潛力,后續發展值得關注。
隨著全球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國內產業發展周期的轉變,國際化成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面對歐盟關稅壁壘和美國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等挑戰,中國企業必須實現“出海”戰略的多元化布局。
張永偉副理事長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過去依靠國內市場增量和電動技術進步實現快速發展,但新周期中,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正從“國內市場為主”向“國際國內雙輪驅動”轉變。在技術層面,智能技術也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除了傳統的品牌貿易方式,張永偉還強調,整車出口面臨關稅壁壘和市場壁壘,因此需要多元化出海策略。他提出貿易出口、CKD/SKD組裝、本土化賦能等多種模式,以適應不同市場環境和政策需求。他表示,以能力賦能和產能合作為核心的模式,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全球化的新路徑。
DeepSeek將推動自動駕駛向更高級別發展
未來三到五年內,整車智能化將成為主要技術變革,DeepSeek的廣泛應用將加速這一進程。歐陽明高院士表示,關于DeepSeek的重要性及其創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首先,DeepSeek是全球首個開源的大模型,這一模式創新使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擴展了用戶群和流量,打破了原本由閉源系統主導的市場格局;其次,從依賴人類反饋的深度學習轉向純強化學習,顯著降低了對大量數據的依賴;第三,通過構建混合專家架構,利用專門的子模型針對性解決問題,從而大幅降低算力消耗;最后,通過繼承、優化和超越的三段式數據處理,確保了高質量知識萃取。
DeepSeek的這些創新不僅實現了技術平權,還推動了國產芯片的發展,適配DeepSeek后,國產芯片從依賴先進制程GPU轉向可以使用成熟制程,這對打破算力壟斷、推動國產芯片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DeepSeek通過免費開源,還推動了各行各業AI智能體應用普及,比如在電池研發領域,將專利、文獻、數據庫整合后,智能體便能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在自動駕駛領域,DeepSeek降低了端到端自動駕駛算力和算法的技術門檻,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多模態V3的進一步成熟,DeepSeek將推動自動駕駛向更高級別發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