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提供包括資訊、報告、培訓、咨詢等在內的14項ESG服務,助力上市公司傳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續發展表現。點擊查看【ESG評級中心服務手冊】
文 | ESG評級中心 李欣然
在3月3日由杭州生態文化協會以及綠色和平聯合主辦的“氣候變化專家對話——聯合國IPCC前瞻分析”研討會上,ESG評級中心與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以下簡稱中國民促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香奕女士進行了對話。王香奕女士分析了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遇到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挑戰,并從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NGO)的角度提出了應對策略。在她看來,盡管個別國家官方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態度搖擺不定,但民間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力量依然強大。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民間機構的合作以提升全人類的福祉為共同愿景,超越了狹隘的國界限制,為應對全球性危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香奕女士與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
以下為對話實錄:
Q:據您的觀察和分析,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和經營時,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像中國民促會這樣的社會組織可以如何協助企業應對這些挑戰?
A:我認為企業面臨的挑戰在于需要遵守國際上的一系列規則,尤其是ESG標準。ESG涵蓋了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維度,需要企業同時滿足國際標準、投資國(東道國)的標準以及中國國內的標準。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在三個層面的標準之間找到平衡。
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可能還不夠全面,但從部分觀察來看,企業在踐行ESG時,尤其是非上市公司,往往將重點放在降低風險上。這主要是出于投資人的要求,而非真正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然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企業自身長期發展的需要,更應從更宏觀的角度出發,思考企業如何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民促會致力于打造“國際化樞紐”和“走出去平臺”,發揮機構鏈接中外,推動民間交往的橋梁作用。我們目前正在推動的項目是“社企海外合作”。我們希望通過中國民促會這一平臺,連接出海的中資企業,促進企業與投資國的NGO建立伙伴關系,促進多方合作。在投資國,我們不僅關注NGO,還希望整合更多資源,如智庫、研究機構、當地媒體,以及中國駐外使館等。這些不同的主體都可能與企業產生聯系,我們將他們統稱為“利益相關方”。我們由此希望搭建一個對話平臺,建立一種交流機制。這樣,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或經驗都可以在這里分享交流。
NGO在幫助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或踐行ESG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它們扎根基層,了解當地社區的訴求,可以為企業設計社會責任項目提供參考,幫助項目更好地回應當地需求。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投入資源,不僅是資金,還包括專家資源。如果能將項目與當地社區需求相結合,效果可能會更好,也更容易獲得當地社區的認可。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企業在當地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進而獲得更廣泛的支持。雖然短期內可能看不到直接的經濟收益,但從長遠來看有助于降低企業在當地經營的風險,而風險的降低意味著投資能夠如期獲得回報,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有了保障。此外,如果企業與當地NGO合作,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如何利用中國民促會擁有的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特別咨商地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觀察員等國際資源,將企業做得好的社會責任案例推廣到國際舞臺。例如,我們自2007年開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15年開始參與G20旗下的民間峰會(C20),以及金磚國家民間社會論壇等。目前,參與這些多邊平臺的中國社會組織還相對較少。中國民促會希望通過這些國際化渠道講述中國民間故事。社會組織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既不屬于政府機構,與企業也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也不以盈利為目的。因此,我們的立場相對中立。由我們來講述這些故事,可能會更客觀,也更容易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總結而言,我們正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自身優勢,幫助企業順利開展海外投資,尤其是獲得經濟回報,提升企業在海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爭取更多投資機會。從長遠來看,企業需要具備更長遠的眼光,不能只關注在ESG方面的投入成本和滿足合規方面的要求,更要看到踐行可持續的商業行為所帶來的長期回報和價值。
Q:近年來,特別是美國特朗普總統再次上任后,我們看到政府層面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力度有所減弱。那么,在您協助企業進行中外交流的過程中,您是否觀察到國外民間對于可持續發展,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他們是否積極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A:從我接觸的NGO來看,無論是來自歐美還是東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大家對可持續發展的熱情都非常高漲。我們與美國的基金會合作也比較多,目前仍有多個項目在推進。他們告訴我,無論美國政府的政策如何變化,他們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都不會改變。因此,他們始終積極地推動這一工作,從民間層面貢獻力量。
作為一家中國的社會組織,我們希望與各國的社會組織攜手合作。國際上有聯合國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旨在2030年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一帶一路”等多邊合作倡議。在我看來,政府有國家戰略,民間機構也應配合國家戰略發揮相應的作用。
Q:在國際交往中,各國政府由于國家利益的差異,有時會出現關系緊張甚至對立的情況。您認為在這種背景下,社會組織在國際交往中,尤其是在政府間關系較為緊張時,能夠發揮怎樣的獨特作用?
A:當政府間關系較為緊張時,民間反而可能更需要發揮作用。我記得2023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美國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時提到,中美關系基礎是在民間的!耙粠б宦贰背h的“五通”,其中之一就是“民心相通”,在這方面,社會組織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國際局勢并不穩定,全球化趨勢受到挑戰,這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產生了負面影響。在此情況下,我認為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社會組織都可以從技術角度和民心相通的角度開展工作。我們不涉及政治,而是努力在民間交流中發揮推動和促進作用。
就我的經驗而言,不同國家的民間團體之間很樂意一起交流合作,因為我們共同面臨著一些挑戰。作為民間機構,我們彼此都是同行,面對氣候變化這樣的全球性挑戰,我們可以一起探討解決方案。我覺得這就是民間機構的優勢所在:我們之間沒有利益沖突,我們都致力于推動人類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那么,作為中國的機構,我們能做些什么?美國的機構又能做些什么呢?大家坐在一起時,往往會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超越國界的更高目標,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目標,各國都在努力。在國際舞臺上,我們通常會從這個角度出發去思考和行動。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簡介
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是業內首個中文ESG專業資訊和評級聚合平臺,致力于宣傳和推廣可持續發展,責任投資,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價值理念,傳播ESG的企業實踐行動和榜樣力量,推動中國ESG事業的發展,促進中國ESG評估標準的建立和企業評級的提升。
依托ESG評級中心,新浪財經發布多只ESG創新指數,為關注企業ESG表現的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同時,新浪財經成立中國ESG領導者組織論壇,攜手中國ESG領導企業和合作伙伴,通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動建立適合中國時代特征的ESG評價標準體系,促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ESG投資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