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多位政協委員獻言獻策。作為全國兩會的老面孔,新希望(000876)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自199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已先后擔任過6屆政協委員。從過往提出的建議來看,劉永好主要關注三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以及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等問題。
2025年兩會期間,劉永好就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涉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等問題給予了相關建議。同時,劉永好指出,目前我國傳統產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解決了大量的就業,也創造了許多稅收,但普遍面臨技術迭代滯后、生產效率偏低、資源約束加劇、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等挑戰。
對于如何推動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劉永好建議,希望能建立跨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生態,并加大金融支持,鼓勵創新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加強容錯機制。尤其是在鼓勵支持傳統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上,可以在融資上進一步建立中小企業白名單制度,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設置傳統行業攻克“卡脖子”重大項目重點支持制度。
解決畜牧業“芯片”卡脖子難題
眾所周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畜禽種業是畜牧業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農業首要解決的問題。
劉永好指出,近年來,我國畜禽種業獲得了一定發展,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畜禽育種體系有待完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育種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發展滯后,種業企業競爭力有待增強。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足,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力度不夠,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種畜禽生產經營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為了促進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劉永好建議,一是完善育種體系,提升畜禽種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夯實畜禽種業發展基礎。三是加強種業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提升農企科技創新能力
經過多年全行業的共同努力,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但數據顯示,我國421家上市涉農企業中,70.31%不具備國家或部級創新平臺。
劉永好指出,2023年,我國涉農企業創新指數集中分布在40--55區間,得分75分以上的企業僅1 家,農業領域缺乏龍頭型科技領軍企業。從現狀看,我們亟需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去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對此,劉永好進一步建議,應盡快推動成立國家農業創新投資母基金,支持企業牽頭圍繞未來前沿領域培育一批創新聯合體,并加大農業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在信貸、保險、擔保等領域賦能農業科技型領軍企業做大做強。
此外,對于鄉村振興領域,劉永好依舊十分關注。他表示,根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過去十年返鄉入鄉創業人群超過1200萬,如何為這些年輕高素質人才打造育得出、留得住、跟得上、空間廣的鄉村生態,是解決當前鄉村人才持續外流,人才素質偏低、結構失衡等問題的關鍵。
劉永好建議,首先,需要加強扶持,實施新農人、新農村“種子計劃”,申報評選產生部分村莊和農村發展帶頭人作為計劃樣板進行全面扶持,發揮典型和榜樣作用,提振鄉村發展信心。其次,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返鄉入鄉人才培養。為回流年輕人提供貸款或補貼,降低創業風險。同時,也要發揮各界力量積極開展返鄉青年再培訓、再教育。加強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協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鄉村人才的多渠道、立體式培訓體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