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擁抱現代科技,助力健康中國”——2025首屆Ai大健康專家研討會暨《遇見中醫》互聯網醫療項目兩周年分享會在北京圓滿落幕。大會匯聚了數十位來自醫療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軍人才及業界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未來發展的趨勢,為推動醫療大健康領域的創新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特別鳴謝
此次大會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醫藥工程分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主辦,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協辦,同時得到了內蒙古嘉家和互聯網蒙中醫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超拼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濟南錦陸醫藥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以及媒體央廣網提供的特別支持。
權威專家助陣,打造頂級學術
會議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副會長李潤庭擔任主持。第十二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張世平;國務院參事(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應邀出席并發表致辭。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原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教育中心顧問孫樹俠,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醫藥工程分會主任委員 張啟明,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會長、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 王旭峰,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中醫數字化實驗室教授、主任醫師 黃飛龍,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智庫專家 張成崗,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復雜系統研究室主任 韓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癥中心主任米玉紅,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原副所長翟鳳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艾華,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李志忠,內蒙古嘉家和互聯網蒙中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剛,內蒙古嘉家和互聯網醫院副院長孫曉楠,超拼網運營總監楊帆遠航等眾多專家學者應邀出席并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致辭環節
高屋建瓴,精準解剖AI在大健康產業發展新動向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張世平女士在書面致辭中指出,中醫是華夏民族的瑰寶,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它的引領下,我們深刻認識到推動AI和大健康及中醫藥的結合發展,解放思想、登高望遠的重要性。AI與中醫學的結合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葛志榮先生在致辭中表示,要讓人工智能,能夠更好的在我們大健康領域發揮作用,那就必須首先是我們健康領域自身,進行一些改進、改善甚至改革。讓我們工作能夠符合人工智能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更加深度的融合在一起!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會長、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王旭峰先生致辭表示,機遇與挑戰并存。AI大健康領域仍需突破技術壁壘,解決數據安全與倫理問題;中醫數字化更需要平衡傳統精髓與現代邏輯,避免技術應用流于表面。為此倡議:一是深化跨界合作,推動醫學、營養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二是夯實人才根基,培養既懂中醫理論又精通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堅守初心,讓技術始終服務于“以人為本”的健康宗旨。
內蒙古嘉家和互聯網蒙中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剛在致辭中提到,“AI大健康仍面臨諸多挑戰,AI技術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AI大健康領域的人才短缺,制約著行業的發展。面對挑戰,我們互聯網醫院將積極采取行動,加大技術研發資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機制。我們也會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的合作,不斷提升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并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推動AI大健康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主題演講環節
智慧引領未來,科技賦能健康科技
現場,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醫藥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張啟明圍繞《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前的動力學特征》發表主題演講。
他在報告中提到,當今醫學都是在心梗、腦出血、癌癥等危重急病發生之后進行診斷、治療、監護和康復。亡羊補牢,實已晚矣!要對未病進行監測,需要在生活和工作場景下的長時程實時監測,它的預警的原理就是在疾病發生之前,所有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能力的異常改變,表現動力學特征的異常,我們建議可以在疾病發生之前進行預警。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癥中心主任米玉紅帶來題為《與AI攜手助力心腦血管疾病大健康》的演講。她在報告中分享AI不可能完全取代臨床醫生,但會重塑醫療工作流程,依賴標準化數據解讀的?茖⒆钤缡艿經_擊,而需要復雜決策和人文關懷的領域,仍以人類醫生為主導。未來的醫療模式將是"增強智能",即AI作為工具擴展醫生的能力邊界。
內蒙古嘉家和互聯網醫院 副院長孫曉楠發表了題為《AI互聯網大健康:醫者仁心與科技向善的最佳融合》的主旨演講。他表示,未來,如果我們能夠把AI技術應用到項目中,幫助更多的患者獲得及時科學的診療,獲得醫療價值更高的健康產品,獲得更多治愈的希望和溫暖的關懷,讓更多的人,重獲健康新生命。我相信,這就是科技向善的最好證明,也是醫者仁心的最佳表達方式。
AI助力慢病管理,智能優化健康服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智庫專家張成崗他在報告中分享我們要深入認識人體、尤其是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是“腸道菌群”,不僅人體終生離不開微生物,而且體內微生物是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中醫數字化實驗室教授、主任醫師黃飛龍表示,AI不僅僅是處理數據,也不僅僅是去抓取或者研究數據當中的某些規律,更重要的是它從這個數據的規律里面進行數據建模,并且最終用于對某一規律預測,這是才是它終極的作用!
AI助力健康中國 科技點亮未來之路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復雜系統研究室主任韓靖帶來題為《心息耦合與五行調控:基于系統科學和傳統醫道融合的新探索》的演講,她指出,中醫理論蘊含體現了調控網絡和系統科學的思想,基于生物酶調控網絡,揭示了“五行生克”和“五” 的特殊性和優越性!
超拼網運營總監楊帆遠航先生指出,Ai是提升用戶健康體驗,優化平臺服務的關鍵!超拼網將繼續深耕Ai技術在健康領域的自用,推動數字化健康服務的全面升級!
現場精彩環節
AI融合中醫 創新啟動發展
AI賦能精準中醫,突破人們對傳統中醫就醫體驗以及對傳統中醫的認知,啟動儀式的開啟,促進了中醫與各行業的密切合作,攜手合作伙伴共啟數智醫療新未來。
圓桌交流
作為科技創新合作的一次積極探索,在本次新品發布會上,開啟了以“AI助力中藥創新研發,科技引領健康產業升級”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
圓桌論壇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會長、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王旭峰主持。
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原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教育中心顧問孫樹俠,中國疾控中心營養所原副所長翟鳳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艾華,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膳食指導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李志忠,內蒙古嘉家和互聯網醫院副院長孫曉楠等通過各自的視角,圍繞AI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剖析當下健康產業的發展痛點,建言大健康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一起擁抱現代科技,助力健康中國。2025首屆Ai大健康專家研討會暨《遇見中醫》互聯網醫療項目兩周年分享會圓滿結束。大會期間,我們共同見證了科技與中醫的碰撞與融合,感受到了健康產業的蓬勃生機。
感謝所有嘉賓的精彩分享和與會者的積極參與,讓我們攜手并進,共同開創健康事業的美好未來!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再續輝煌!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