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磊彬】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當前的環境下,新質生產力為何越來越受到重視?河南在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下一步著力的方向有哪些?
中共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在與大河財立方微博連麥時表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從2023年9月份提出到現在,有一年多時間,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體現了國家對創新發展的堅定信心。
河南“三足鼎立”創新大格局初成
將形成更多的新質生產力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速度非常快。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大模型Deep Seek迅速躍居全球行業之首,這與其研究基礎扎實、研究思路透徹、研究技術超前、研究團隊結構合理等有很大關系。
據張占倉介紹,科研領域有非常經典的“二八定律”。當一個國家的科研團隊達到一定規模時,這里邊會涌現出來20%的優秀分子。最近幾年,國內很多領域出現憑一款產品、一項技術躍入世界前列的案例,就是這種發展規律所致,比如,河南研發生產的盾構機、超硬材料、培育鉆石等。
“中國自1995年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經過30年的積累,科研人才總量、研發團隊總量都逐年提升,現在已經躍居全球第一。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在很多領域不斷實現新的重大突破。在一系列新技術支撐下,中國全社會的生產效率也因此而提高。”張占倉說。
就河南而言,以河南省科學院為牽頭單位的中原科技城、以河南省農科院為牽頭單位的中原農谷和以河南醫學科學院為牽頭單位的中原醫學科學城已經初步形成“三足鼎立”創新大格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扎扎實實推進在自然科學、農業科學、醫學科學等領域的創新,河南就會在這些領域形成更多的新質生產力。
“河南省18市都有其自身的發展基礎,比如,人才基礎、產業基礎等,在現有基礎上傳承發展,繼續加強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就會形成更大規模,經濟發展也會充滿活力。”張占倉說。
清除不利因素
河南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
2月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蛇年春節后首次高規格會議——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在本次大會上,河南從自身比較優勢出發,提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對此,張占倉表示,河南地處中原,南北通衢,四通八達,交通優勢與鏈接優勢突出,過去由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
“河南省之所以把‘新春第一會’主題定為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就是要從自身做起,清除所有不利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因素。同時,河南也向全國表態,河南的市場是開放的。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生產要素順暢地流向河南,才能進一步促進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張占倉說。
責編:劉安琪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