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智能助聽設備領軍企業博音聽力發布年度戰略成果,通過“AI+聽力”技術革新、適老化產品研發、無障礙聽力科技布局及全球化市場開拓,構建起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的聽力健康生態體系。
博音聽力董事長兼CEO江顯全從AI賦能技術創新到銀發經濟,從科技助殘公益到中國智造品牌出海多個方面闡述了博音作為中國智造企業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為全球聽損人士的賦能。
創新驅動,AI賦能聽力健康新時代
博音聽力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助聽器產品中,推動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江顯全表示,博音聽力在2019年創辦公司時,就確立了發展AI技術,打造中國聽力領域領導品牌的愿景。“通過AI算法,我們能夠讓助聽器聽得更好、更清楚,同時在性價比上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博音聽力自主研發的"云聽"AI算法平臺突破傳統技術瓶頸,實現復雜環境語音識別準確率。通過深度學習百萬小時語音數據,針對中國人的言語特點來進行算法設計。具備智能言語分辨,智能降噪并分離目標聲源,配合動態聽力補償技術,使助聽設備從“聲音放大器”進化為“智能聲音管家”。其同步推出的云端聽力健康管理平臺,用戶可通過APP實時監測聽力變化,獲得個性化調適方案。
銀發經濟新藍海,智慧養老解決方案落地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聽力問題日益凸顯。針對我國超2.8億的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博音聽力推出更適合重度、極重度聽力損失的適老化助聽器產品。
博音聽力于2024年10月推出了一系列滿足重度和極重度聽損人群需求的產品。江顯全說:“中國與國外不同,往往是在聽力達到重度、極重度時才會去尋求解決方案。因此我們推出了超大功率和大功率的助聽器系列,專門滿足重度和極重度聽損人士的需求”。
與此同時,博音聽力還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通過一線反饋和產品研發需求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產品和服務能夠真正解決老年人的實際困難。
據了解,博音聽力通過簡化交互設計(一鍵模式切換)、增強低頻補償(針對老年性耳聾特征)、集成跌倒監測預警功能,產品入選工信部《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目錄》。
在江蘇、四川等地開展的"聽力關愛進社區"項目中,企業聯合醫療機構建立500多個聽力篩查點,配套推出"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三個月內服務覆蓋超10萬老年人。
科技平權,讓世界聽得清每一個聲音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四屆公益節暨ESG影響力年會上,博音聽力榮獲2024醫療健康企業責任典范獎,董事長兼CEO江顯全榮獲2024年度責任商業領袖獎。
在博音聽力成立五周年之際(2024年6月6日),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博音聽力聯合發起了“益耳行動—博音愛耳公益計劃”。
“益耳行動-博音愛耳公益計劃”聚焦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聽力健康,廣泛倡導愛耳護耳知識,推廣專業的聽力健康服務理念,為困難聽障人群捐贈助聽設備及康復訓練費用,支持國產助聽器相關課題及研究,推動中國聽力健康工作更好開展。博音聽力首期向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捐贈款物500萬元。
“益耳行動—博音愛耳公益”百場活動開展以來,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超過44場活動,覆蓋北京、上海、成都、重慶、青島等地,惠及數千名聽損人士。
江顯全說:“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需要助聽器的人,都能以負擔得起的價格,獲得高品質的聽覺體驗。這不僅是我們的企業使命,更是我們對社會的承諾。”
中國智造出海,技術標準走向國際舞臺
作為中國智造的代表品牌之一,博音聽力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逐步建立起覆蓋全球的銷售網絡。截至目前,博音聽力的產品已進入德國、英國、中東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品牌出海的過程中,每個走出去的企業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法規合規、市場競爭和供應鏈管理等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博音聽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法律法規、與當地合作伙伴緊密合作以及進行本土化改造等。
在出海的路上,江顯全堅定不移。“我們從2021年開始就在美國和歐洲最重要的聽力學展會上參展,學習了解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同時,我們也在國家幫助建立聽力標準,并提供專業的培訓服務”。
從技術攻堅到人文關懷,從本土創新到全球布局,博音聽力正以硬核科技重新定義聽力健康產業邊界。在人口結構變遷與科技革命交匯的當下,企業的實踐不僅描繪出大健康產業的進化路徑,更展現出中國科技企業解決社會痛點、創造普惠價值的擔當與智慧。
一直以來,博音聽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上砥礪前行,在聽力健康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無論是技術創新、銀發經濟還是品牌出海,博音聽力都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和遠見卓識的毅力。
正如江顯全說的那樣:“我們期待著讓助聽器這個講究‘三分產品、七分驗配’的產業,更好地為聽損人士服務,讓更多人聽美好聲音,享幸福生活。”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