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石,正深刻重塑區域經濟版圖。作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引擎、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市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已成為穩增長、促創新、保就業的主力軍。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中小企業迎來資源配置優化的重大機遇,也面臨重塑競爭優勢的現實挑戰。
近期,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聯合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大河財立方開展專題調研,深入研究在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鄭州市中小企業競爭優勢提升路徑與政策支持機制。
【大河財立方 見習記者 鄭棋文】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速推進的浪潮中,作為經濟活力的毛細血管與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中小企業正經歷著市場規則重構與競爭格局的洗牌。
近日,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組織專題調研組,深入金水區新科技產業園展開深度調研。
恒安智控、UU跑腿、天筑科技、智鳥科技……歷時4個多小時的調研、座談交流中,多位企業代表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中小企業該如何突破區域壁壘,探索形成融入路徑。
恒安智控:全國統一大市場下挑戰與機遇并存
在新科技產業園會議室里,一場關于全國統一大市場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的深度討論正在進行。
河南省恒安智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安智控)技術總經理鄭慧研率先拋出觀點:“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背景下,恒安智控在國內市場面臨著諸多挑戰。”
恒安智控成立于2009年,主要為煤礦的安全生產提供信息化、智慧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的礦井數量累計超過1000個。主導產品煤礦多網融合調度通信系統,在河南省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
鄭慧研坦言,隨著區域壁壘打破,在煤炭智能化通信設備領域,公司將直面來自全國各地同類企業的激烈競爭。
“一方面,行業領軍企業,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廣泛的市場渠道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給中小企業的市場拓展帶來了壓力。另一方面,諸多新企業不斷涌入煤炭行業,憑借低價策略打入市場,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內競爭的激烈程度,壓縮了利潤空間。”鄭慧研表示。
此外,他還認為,全國統一大市場下,企業必將迎來更加多樣化的客戶需求。在他看來,不同地區煤炭企業的規模、經營模式和技術水平存在差異,在產品的功能需求、系統兼容性、價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可能更注重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先進性,愿意投入較高的成本;而一些小型煤炭企業則可能更關注產品的性價比和實用性。公司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和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也會導致公司的運營成本和市場拓展難度的增加。”鄭慧研說道。
挑戰中藏機遇,困境時有轉機。在鄭慧研看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將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為企業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煤炭行業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產業,分布廣泛,眾多的煤炭企業都存在智能化升級改造的需求,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鄭慧研表示,以前受地域限制,恒安智控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省內。如今,借助“統一大市場”的東風,公司計劃將產品推廣到全國范圍內更多的煤礦企業,實現業務的進一步增長。
不僅僅是恒安智控,園區內的其他企業也面臨著類似的境遇。鄭慧研的發言受到了智鳥科技、天筑科技等多家企業負責人的認同。
UU跑腿: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探尋發展新機遇
作為鄭州本土成長起來的即時生活服務平臺,UU跑腿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物流成本控制、市場拓展等主要瓶頸。
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辦負責人(簡稱UU跑腿)石曼霖介紹,UU跑腿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覆蓋全國230余座城市,簽約跑男(跑腿師傅)約90萬人,合作商戶超過300萬家。
通過數據的對比分析,UU跑腿發現,大部分商戶存在季節性訂單波動大、即時履約能力弱等問題。也就是說,盡管企業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但流通效率正在制約增長。
“餐飲企業外賣訂單的平均配送成本占比高達12%,高峰期運力缺口超過30%。零售業的庫存周轉天數比一線城市長5到7天,滯銷損失較大。”石曼霖進一步解釋道。
面對數字化轉型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和政府正在共同努力,尋找破局之道。石曼霖表示UU跑腿計劃通過根據自身優勢,從數據賦能和構建柔性供應鏈兩方面入手,尋求改變。
“我們愿意開放平臺的消費熱力數據,幫助商戶鎖定社區團購、夜間經濟等新增長點。用數據賦能精準營銷,創造更多的增長空間。”石曼霖補充道,UU跑腿還計劃通過“兩輪車到四輪車”的多樣化配送模式,為中小制造企業提供“同城+跨城”即時配送一體化服務,縮短產品到消費者的響應周期。
全國統一大市場下,中小企業的脫穎而出需要多方助力。在企業自身聚焦競爭優勢提升的同時,政府端又該如何發力,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呢?
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旨在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暢通國內大循環,政府將進一步研究相關政策支持機制,幫助鄭州市中小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
“我們將通過引進更多的科技孵化器和創新平臺,幫助企業降低數字化轉型的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新科技產業園總經理全珊介紹,未來園區將在數字化轉型和科技創新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