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史冰倩 秦龍】“90后博導”“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結構生物學家”……萬蕊雪身上有諸多標簽。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萬蕊雪作為科技女性代表參加科技女性創新論壇,并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
作為生物學基礎研究一線的科研人員,萬蕊雪專注于研究剪切體結構與RNA剪切機理,旨在從分子層面了解RNA剪接的底層邏輯,以挖掘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并基于研究成果,指導新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的開發。
RNA剪接是人體每個細胞中都會發生的基礎過程,對基因表達至關重要。“我們之所以能跑能跳、能夠交流……幾乎所有的生命活動都依賴于基因表達,如果基因表達過程出現紊亂,會導致疾病。因此,RNA剪接過程極其重要。”萬蕊雪解釋稱。
90后的她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經為攻克“結構生物學的終極挑戰”——剪接體三維結構解析及工作機理作出了諸多重要貢獻。2016年,萬蕊雪入選中國科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18年,獲《科學》雜志以及多家頂級科研機構聯合頒發的青年科學家獎。2022年,她又獲得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談及為何選擇生命科學研究,萬蕊雪告訴記者,自己在中學時期就對生物學很感興趣,大學時選擇了中山大學的海洋學院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專業。在大學期間,萬蕊雪逐漸意識到自己對于生物健康更感興趣。2013年本科畢業后,她決定轉換賽道,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并師從施一公院士。
取得諸多成績,萬蕊雪在訪談中卻多次用“幸運”來形容自己取得的成就。
“我很幸運能加入施一公老師的實驗室,接受了良好的科研訓練。在博士期間,我以生物學最核心的問題作為科研目標,將RNA剪切作為研究方向。我非常用心地對待這個研究課題,每天都在想如何回答更深層級的分子機理問題,就是在日思夜想的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成果。”
作為一名從“高考大省”河南走出去的科學家,萬蕊雪向記者表示,河南的基礎教育非常扎實,這為自己的科研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礎。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也對自己大有裨益。
此外,萬蕊雪也有計劃與老家高校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西湖大學實行獨立實驗室制度,每個老師所在的實驗室都可以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實驗室自由合作,今年我也會去鄭州大學做學術報告,希望與老家的科研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與聯系。”
在論壇發言環節,萬蕊雪對女性科研工作者寄語時特別提到,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會后,萬蕊雪告訴記者,這是她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也與母校河南省實驗中學的校訓一脈相承。
“腳踏實地在科研中尤為關鍵,意味著每一步都要扎實進行,從設計到執行實驗,再到分析結果,不斷循環,以此推動課題進展。每一步都需取得堅實的實驗證據。”萬蕊雪稱。仰望星空,則是指目光要長遠。在課題選擇時,不應盲目追熱點,而應批判性地判斷該領域最重要的問題,并勇于挑戰難題。正如施一公老師所教導的,要aim high,把目標定得長遠,專注于解決最重要的問題。
“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熱愛,這是科研道路上最強大的驅動力。”萬蕊雪說。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