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寧寧】4月3日,廣汽集團召開業績說明會回答有關業績虧損、固態電池進展以及智能駕駛表現等投資者關切的問題。
廣汽集團當前正面臨著業績挑戰。廣汽集團近日發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2024年營收1077.84億元,同比減少16.90%;凈利潤8.24億元,同比減少約81.4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虧損43.51億元,同比下滑221.80%,這是廣汽集團20年來的首次虧損。
3日下午,在廣汽集團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大河財立方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詢問公司如何提高銷量,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在回答中提到了正在推進的三年“番禺行動”,并稱2025年將是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產品大年。
汽車銷量承壓下滑
對于2024年的利潤下滑,廣汽集團在公告中表示,首先受汽車行業價格內卷、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其次為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180億元,導致集團利潤下滑。
財報數據顯示,廣汽集團2024年銷售200.31萬輛汽車,同比下降20.04%。其中,廣汽傳祺是廣汽集團唯一正增長的品牌,2024年累計銷售41.46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99%;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銷量分別同比下滑26.52%和22.32%;自主品牌廣汽埃安2024年累計銷量37.49萬輛,同比下滑21.9%。
為扭轉在汽車市場變革中略顯被動的局面,2024年底,廣汽集團開始內部改革,提出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開啟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對自主品牌實施經營管控。
“2025年是三年‘番禺行動’首年,今年廣汽自主品牌將發布7款全新車型,覆蓋純電、增程、插混不同動力類型。”對于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提問的提高銷量計劃,馮興亞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將擴展現有新能源車型動力類型,2025年將是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產品大年,其中將重點補足插混、增程產品布局。
隨著汽車領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包括廣汽集團在內的多家大型車企都遇到了雙重挑戰,即合資品牌市場份額被壓縮而自主品牌還未站穩腳跟,因此把自主品牌“做大做強”成為多數車企的首要任務。
馮興亞提到:“到2027年,廣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達到集團總銷量的60%以上,并挑戰200萬輛的銷量目標。”
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昊鉑都是廣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2024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占總銷量比重達到39.41%,雖僅廣汽傳祺銷量實現了正增長,但自主品牌總出口量首次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92.3%。
加碼支持自主品牌產品
為完成前述戰略目標,記者了解到,廣汽集團正深化組織改革,最新實施的干部競聘上崗制度就是改革的一種體現。
在布局自主品牌產品方面,廣汽集團曾提出對昊鉑的支持“不設上限”,昊鉑是廣汽集團旗下唯一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承載著突破30萬級高端品牌的重任。據馮興亞介紹,廣汽集團將持續將優質資源注入昊鉑品牌,打造其在技術研發、高端供應鏈及生產等方面的競爭力。
輔助駕駛功能領域,2024年廣汽埃安將城區ND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推向15萬級市場。廣汽集團提到,從2025年起,廣汽昊鉑、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全系汽車產品,都將搭載輔助駕駛系統。
對于廣汽集團2024年發布的全固態電池技術,馮興亞介紹,目前該技術已基本完成關鍵材料選型及開發,正打通全固態電池的制造工藝,推進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計劃于2026年搭載于昊鉑車型。
當前廣汽集團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均處于改革期,對于廣汽集團定下的自主品牌銷量目標,眺遠營銷咨詢創始人高承遠向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在外部合作方面,廣汽集團通過與華為等企業合作,有望借助外部力量提升自身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水平,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續優化調整以確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截至收盤,廣汽集團(601238)股價微跌1.19%報8.31元/股。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