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淮南4月11日訊 4月9日,由淮南市政府主辦的2025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大會在安徽省淮南市舉行。同日,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普碳)國內首套二氧化碳基新材料連續化生產裝置投產儀式在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舉行。
近年來,安徽省將新材料產業納入皖北四大重點產業集群建設,為淮南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淮南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緊抓“雙碳”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力推動煤電產業向低碳化、高端化升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龐廣廉在2025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大會上表示,淮南在原有傳統能源產業模式上走出一條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年消納18萬噸二氧化碳的技術答卷
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內,高聳的專業設備,實現了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儲存的全產業鏈整合,園區內已經形成了零碳循環經濟產業鏈。安徽普碳董事長毛紅兵在投產儀式中表示:“我身后這條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產線每年可消納18萬噸二氧化碳,相當于種植200萬棵樹的減碳效果。這不僅是一份技術答卷,更是我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承諾。”
圖為投產儀式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梁木攝
安徽普碳新材料公司攻克二氧化碳捕集、轉化與高值利用技術難關,成功將工業廢氣轉化為高性能新材料,既為傳統產業“減負”,又為新興產業“賦能”,生動詮釋了“點碳成金、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理念。
安徽普碳年產30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項目,是該產品及工藝首套萬噸級工業化應用生產工藝裝置,總投資約20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有效固定二氧化碳約18萬噸,預計年銷售收入約75億元,年稅收約3億元,預計增加就業400人。其一期工程占地150畝,建設年產5萬噸二氧化碳基聚碳酸脂多元醇生產裝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裝置。該項目也入選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據了解,安徽普碳作為一家高科技化工新材料企業,以二氧化碳利用技術為核心競爭力,通過技術手段將二氧化碳作為合成原料直接固定到公司的產品里面,實現了碳減排和新材料產業的結合。不僅直接減少碳排放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還能通過將二氧化碳引入聚合反應產生高性能材料,可大規模地應用于生產生活中的各種使用場景,有望大規模替代現有其他材料,從而達到雙碳目標和市場效益的雙重收獲。
園區聚力 打通循環低碳經濟鏈
項目落戶淮南,一切皆必然。安徽(淮南)煤化工園區擁有上游原料收儲、中游基礎化工、下游精深加工的完整全產業鏈體系。
安徽(淮南)煤化工產業園緊靠長三角終端市場的區域優勢,形成了煤制烯烴的產業優勢。以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項目為例,安徽普碳以中安聯合公司為龍頭,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固碳等多種手段,通過產業綠色轉型、設施集聚共享、資源循環利用,將該企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廢氣變廢為寶,基本實現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形成產業良性閉環。公司利用煤化工和固碳兩個產業在同一園區的優勢,打造了中安聯合二氧化碳廢氣(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綜合利用項目(碳捕集)—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項目(碳利用)—賽緯鋰電池電解液項目(碳產業鏈延伸)的循環低碳經濟產業鏈、全新產業業態,為淮南的化工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圖為煤化工園區-負碳材料產業布局圖示。 中國經濟網記者梁木攝
“除此之外,作為打通零碳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此項目將聯合園區內多家企業共同打造CCUS示范基地,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儲存的全產業鏈整合,助力淮南零碳產業園的新突破。此項目同時也受到淮南市政府各級領導、園區管委會以及安徽省化工行業的高度重視。這不僅是對公司市場價值的認可,更是對普碳材料社會效益的肯定。”董事長毛紅兵表示。
為低碳發展匯聚行業智慧
淮南市近年來全力優化園區發展環境,把產業培育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基礎化工強鏈、精深化工延鏈、化工新材料補鏈,實現煤化工技術低碳、高效、多元化發展,著力培養壯大新質生產力。
淮南作為能源城市,煤電化產業鏈完整度較高,每年產生2800萬噸二氧化碳、1600萬噸煤矸石和600萬噸粉煤灰,擁有發展碳新材料的先天優勢。近年來,淮南深入貫徹落實“雙碳”戰略,堅持逐“綠”前行、向“新”而生,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抓科技賦能,推進技術產業化;抓綠電賦能,推進產業綠色化;抓政策賦能,推進產業生態化。
圖為2025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大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記者梁木攝
在此背景下,淮南市召開2025低碳循環經濟發展大會。會議通過構建促進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高端交流平臺,匯聚行業智慧,圍繞低碳循環經濟的政策、技術、市場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推動以淮南為引領的廣泛區域經濟向低碳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會議解讀了國家對雙碳經濟的政策,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落實“雙碳”戰略,先后作了題為《創新驅動、推進石化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對我國如何走出統籌發展與安全的碳中和之路的思考》《引入碳循環的煤氣化碳減排技術及優勢》《十五五石化行業趨勢——可持續發展之道》《中國聚氨酯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生物基聚氨酯研究與應用進展》《二氧化碳基多元醇技術分享》等主題演講以及“雙碳目標下的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從二氧化碳資源化到綠色化工未來”為主題的圓桌論壇,技術研發、產業實踐、政策研究三大領域的相關專家,圍繞“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從減排到創造價值”兩大主線進行了深入探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