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作為中國推動全球消費升級的“國家名片”,正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搭建全球品牌與前沿科技的超級展臺。
在這場盛會上,華熙生物在5號國際館構建了一座連接實驗室與消費終端的科技橋梁——展臺主視覺展示了糖生物學發展歷程與華熙生物發展交織歷程,象征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從產業突圍到定義全球標準的蛻變。
四次產業革命:從實驗室到全球貨架
1934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卡爾·邁耶首次發現透明質酸時,或許未曾預見這個糖鏈分子將掀起一場全球產業革命。20世紀70年代,西方企業憑借動物提取法(透明質酸的第一次產業革命)壟斷透明質酸生產,但高昂成本(2000美元/克)將其禁錮于關節、眼科手術等狹窄領域?。
直到21世紀初,華熙生物在中國首次實現了微生物發酵法規;a透明質酸,這一技術革新直接擊穿了行業天花板,引發了透明質酸領域的第二次產業革命。2005 年,日本一家同行在參觀華熙生物工廠后,迫于華熙生物因技術和工藝進步帶來的成本及品質優勢,決定退出食品級及化妝品級透明質酸原料市場;2007 年,華熙生物在透明質酸原料領域的市占率已躍居全球第一。這一顛覆性創新不僅讓中國首次掌握了透明質酸產業的話語權,還推動了透明質酸的應用領域從醫藥向護膚、醫美等領域廣泛滲透,糖類物質產業應用初步形成。
盡管微生物發酵法的出現,大幅提升了透明質酸的生產效率,但透明質酸在自然界的分子量可以從幾百道爾頓到數百萬道爾頓不等,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質酸在生物體內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如何生產出特定分子量的透明質酸,成為行業的新難題。
2011 年,華熙生物通過酶切法準確地控制透明質酸分子量,引發了第三次產業革命。這推動了基于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質酸和其他糖胺聚糖的不同生物作用的探索,掀起了糖生物學的研究熱潮,推動了聚糖生物機理的明確。華熙生物研究院發現小分子透明質酸可以通過神經調節免疫,促進組織修復,大分子透明質酸具有抑制炎癥的能力。此外,在輔助生殖領域,在培養基中添加特殊分子量透明質酸明顯改善了受精卵的存活率。這些深入研究揭示了透明質酸在通過調控細胞信號影響細胞行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期間,華熙生物已將透明質酸應用領域從眼科、骨科、醫美、護膚,拓展至組織工程、腸道微生態、靶向藥物遞送等新興領域。
自 2020 年起,華熙生物開始運用合成生物技術,通過細胞工廠生產透明質酸,開啟了第四次產業革命。同時,華熙生物從生物學基礎研究出發,聚焦于糖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這兩大方向,深入研究透明質酸以及其他糖類物質的作用機理,并發現糖類物質可以通過信號和修飾兩種方式調控細胞和蛋白質的功能,從而管控炎癥、細胞分化、甚至是癌癥的發展。這為衰老干預和再生醫學開辟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這些圍繞小試、中試、工程放大的研究構成了產業轉化的基礎,正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轉化的順暢承接極大地降低了應用成本,提高了分子級別的控制精度,最終讓多糖生物產業爆發出糖生物學開創者Karl Meyer完全無法想象的巨大空間。
當 2012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發布國家級戰略指導型文件《轉化酶科學:未來的風向標》,將糖生物學作為未來生命科學、醫藥和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時,華熙生物的生產線已同步將理論轉化為消費級產品。這種 “實驗室發現 → 中國轉化 → 全球應用” 的閉環模式,在收購法國 Revitacare 后達到了新的高度。
四大業務板塊的全球化布局
Revitacare 憑借其全球領先的中胚層美塑療法技術和系列高科技美容護膚產品,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矚目。其中,核心技術 —— 中胚層美塑療法,通過精準定位皮膚中層,將高濃度的活性成分直接輸送至肌膚深處,實現快速且顯著的美容效果。這家擁有純正法國血統、產品遠銷全球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司,如今已成為全球生物科技巨頭華熙生物的全資子公司。
在本次消博會上,華熙生物攜旗下生物活性物原料、醫療終端、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四大業務板塊,以及潤百顏、夸迪、米蓓爾、肌活、潤致等國內外知名消費品牌亮相。同時,華熙生物還帶來了皮膚定制化專區——將 3000 平方米的 GMP 藥械級車間濃縮成一臺雙開門冰箱大小的個性化定制門店工作站。
在這里,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序進行智能 AI 膚質分析,華熙生物深入探究皮膚問題的本質成因,從細胞級層面出發,分析并定位肌膚問題的根源,從而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同時,華熙生物成功將前沿的“微流控”工藝應用于“一人量”產品的標準化生產中,這一技術原本多見于高端藥企研究領域,其成功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性。尤為突出的是,華熙生物能夠實現量體裁衣式的定制服務,精準匹配不同個人的差異化需求。其精準配方平臺覆蓋了超過108種定制方案,有效應對 15625 種不同的皮膚狀態,每一方案均經過科學驗證與國家備案,確保產品的安全與功效。
中西方科研產業化互補
中國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擁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生態優勢:一旦基礎研究取得突破,需要圍繞產業鏈和供應鏈進行生產時,中國就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因為圍繞供應鏈的研發離不開工廠。
中國目前很多產業在全球的產能都占到 30% 以上,而且產能還在外溢。中國的工廠不止是制造中心,也是研發場景的重要部分,全球的研發轉化鏈路也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以華熙生物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往往從產業優勢出發,通過不斷強化研發,形成了獨特的全球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優勢。
而西方企業則更傾向于從研發突破入手,推動產業化進程。國際前沿的基礎研究也需要跟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結合才能提高效率。中西方企業在科研與產業化上的互補優勢,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華熙生物正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華熙生物積極展開國際合作,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公司具優勢的產業轉化研究結合起來。通過與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等頂尖科研機構合作,深入探索細胞生物學和糖生物學領域,拓寬了華熙生物的研究邊界,不斷吸收全球創新資源,推動自身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持續領先。
展望未來,華熙生物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與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及企業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生物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創新性的生物科技產品,成為讓世界尊敬、喜愛的民族企業。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