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國聯水產發布公告,宣布擬終止“國聯(益陽)食品有限公司水產品深加工擴建項目”,并將上述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國聯水產表示,本次終止募投項目的主要原因為近年來總體宏觀經濟環境、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公司現有生產線產能負荷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公司將剩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未來,公司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適時以自有資金投資水產品深加工擴建項目。
券商分析指出,國聯水產這一決策看似“戰略收縮”,實則折射出水產加工行業在預制菜賽道進入“剩者為王”階段后的競爭法則變遷——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率競爭,從產能競賽轉向供應鏈深耕。這也是國聯水產一直以來的優勢所在。
行業轉折點:從野蠻生長到效率為王
2024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但行業集中度極低,CR5不足10%,大量中小企業陷入同質化競爭,難以對沖傳統水產加工業務的周期性虧損。行業已從早期的“跑馬圈地”轉向“精細化運營”,企業需在成本控制、爆品打造、渠道滲透等維度建立壁壘。
近年來,水產品價格跌至周期底部,蝦類、魚類等核心原料價格同比下降超30%,導致企業存貨減值壓力陡增。水產企業多為虧損,其中存貨減值損失占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重資產擴張產能可能進一步放大庫存風險,而供應鏈柔性管理能力成為關鍵。
戰略收縮的本質:聚焦核心能力,重構競爭壁壘
水產加工企業的核心護城河在于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而非單一產能優勢。國聯水產將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可降低財務費用、優化資本結構,為后續供應鏈建設、研發投入與渠道下沉提供彈藥。
國聯水產“買全球體系”不斷優化完善,公司于2015年成立全球供應鏈中心,采購網絡覆蓋25個國家,包括沙特、厄瓜多爾、印度、越南等核心產區。公司與多個水產國際巨頭達成長期戰略合作,獨家代理厄瓜多爾Aquagold“金牌蝦”、沙特NAQUA南美白蝦等高端產品,規模化優勢和優良品質為公司產品供應穩定和質量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相較之下,新建產能需匹配穩定的原料供應與市場需求,在行業下行期易形成沉沒成本。
當前,國聯水產“大單品+渠道下沉”戰略優先級提升,已形成有面包蝦、調味小龍蝦、烤魚、酸菜魚、牛蛙等5款億元級單品,2025年更提出“321大單品策略”:烤魚/免漿黑魚片/金鯧魚、調味小龍蝦/牛蛙、蝦類(蝦仁/蝴蝶蝦)。同時,組建“渠道下沉拓展部”,計劃通過區域倉儲中心與本地經銷商聯動,打通縣域市場“最后一公里”。相較產能擴張,這些舉措更能直接提升盈利質量。
產業邏輯重構:從“制造思維”到“生態思維”
國聯水產通過液氮速凍等技術提升預制菜品鎖鮮能力,并推出0添加保水劑鉑金蝦仁等高端產品。其研發投入聚焦“降本增效”,如免漿黑魚片、即烹蝦仁等產品減少餐飲后廚預處理環節,直擊B端客戶痛點。
政策助力國聯水產未來蓬勃發展,廣東省對預制菜產業最高5000萬元專項補貼等政策紅利,為國聯水產注入經營活力。同時,國聯水產與盒馬戰略、良之隆等戰略簽署億元訂單,發布《漢蝦白皮書》,構建從生產到零售的閉環生態,強化產業鏈話語權。
同時,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國聯水產迅速調整經營戰略,將重心轉向內銷市場。企業依托成熟的出口級生產線與國際化品控標準,率先啟動“出口轉內銷”計劃,將原供應美國的羅非魚以惠民價格投放國內市場,讓國人享受“同線同標同質”的高端水產品。
未來展望:在周期底部蓄力,等待行業復蘇
據浙商證券預測,水產價格4年周期或于2024年觸底回升。國聯水產此時收縮產能投資、儲備現金流,有望在行業回暖時通過供應鏈優勢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盡管短期承壓,但餐飲連鎖化、家庭便捷化需求仍驅動預制菜市場增長,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國聯水產聚焦大單品與供應鏈,更符合行業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的進化路徑。
國聯水產的抉擇,標志著水產加工企業從“規模導向”向“效率導向”的戰略轉型。在預制菜行業“剩者為王”的淘汰賽中,唯有依托供應鏈掌控力、技術壁壘與生態協同的企業,方能穿越周期,成為最終贏家。正如其董事長李忠所言:“真正的護城河,不在工廠的規模,而在全球供應鏈的每一公里。”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