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劃過指尖的刺痛、沸水濺到皮膚的灼熱、不小心摔倒后的擦傷……這些生活里突如其來的“小意外”,幾乎每個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嗎?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傷口,處理不當可能引發感染,甚至帶來嚴重后果。上周,孚諾醫藥發起的全國首屆全國首屆線上傷口愈合周
“愈見幸運孚”活動,用真實的采訪、專業的科普,直擊大眾對傷口處理的認知盲區,為千家萬戶送上科學守護的溫暖答案。
“傷口故事”里的生活真相
那些被忽視的隱痛
“種菜的時候鋤頭一下子把腳碰碰傷了,自己用水沖洗處理了,疼了好些天”在公園晨練的李阿姨回憶起最近鋤草時不慎受傷的經歷,仍心有余悸。快遞員小張則坦言:“工作時手臂擦傷是常事,忙起來根本顧不上處理,一般就簡單沖洗下。”建筑工人老王更是無奈:“最近剛被熱熔槍燙傷,當時就用清水沖洗,貼上了創可貼。”
(街頭采訪現場)
這些真實的聲音,來自“孚諾傷口周”活動的街頭采訪。鏡頭里,快遞員、建筑工人、甲溝炎患者、踢球受傷的少年……各行各業的人們分享著自己的傷口故事。有人用土方法止血,有人輕視小傷口,有人因缺乏急救知識而延誤傷口愈合。每一個細節都在提醒我們:傷口處理不是小事,科學認知關乎健康。
專家科普
打破傷口處理的慣性
你是否認為小傷口無需處理?是否相信“牙膏治燙傷”的偏方?是否覺得傷口愈合只是時間問題?在“孚諾傷口周”的專家科普環節,東陽市皮膚病醫院資深專家胡主任直言,這些看似“常識”的認知,正是導致傷口感染高發的根源。
(東陽市皮膚病醫院皮膚科資深專家胡主任)
“傷口深度超過0.5厘米必須盡快就醫!小面積燙傷處理的關鍵是快速降溫!”東陽市皮膚病醫院皮膚科資深專家胡主任在活動中強調。
他指出,小傷口的忽視可能引發細菌繼發感染;而小麥粉、牙膏等土方法會破壞創面微環境,甚至增加疤痕形成風險。胡主任還特別提到,隨著AI工具的普及,很多人會用Deepseek等AI平臺查詢傷口處理方法,但“AI能提供基礎建議,復雜傷口仍需專業診斷,避免延誤治療,不過可以詢問AI掛號等基礎問題,提升就診效率”。
創始人對話
從實驗室到生活的“愈合承諾”
“我們希望讓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用上高品質的外用藥。”在與中國定位專家顧均輝的深度對話中,孚諾醫藥創始人傅龍云先生分享了品牌的初心。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的研究員,到專注皮膚外用藥20年的企業家,傅龍云始終在與微生物和皮膚打交道。
(圖左為中國定位戰略專家顧均輝,圖右為孚諾醫藥董事長傅龍云)
“皮膚是人體第一道屏障,一旦破損,細菌會瘋狂入侵。”傅龍云解釋道。人體與微生物的共生關系復雜,傷口處理的關鍵在于快速抗菌、促進愈合并減少疤痕。孚諾?軟膏的“三抗一體”配方(硫酸多黏菌素B、桿菌肽、硫酸新霉素)正是為此設計,可同時對抗細菌感染、緩解疼痛并加速愈合。
(孚諾醫藥創始人傅龍云)
更重要的是,孚諾?軟膏的使用場景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廚房里的燙傷、運動場上的擦傷、園藝勞作中的劃痕,甚至是孩子玩耍時的摔傷。它的便攜性和多功能性,讓它成為家庭藥箱里的“萬能守護者”。
“孚諾傷口周”不僅是知識普及行動,更承載著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期間,孚諾醫藥通過線上平臺發布系列科普視頻,并聯合皮膚科專家線上答疑。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央視新聞》抖音號與《新華社快看》視頻號發布的科學祛痘科普視頻中,孚諾?軟膏(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被重點提及,其作為多功能外用藥的臨床價值正被更多公眾認知。傅龍云在訪談尾聲呼吁:“希望這支孚諾?軟膏給大眾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在平時一不小心出現割傷擦傷或燒燙傷的小意外時能夠很好地保護你們。”
(官方媒體科普視頻截圖)
正如中國定位專家顧均輝所言:“一個好產品需要被看見。”孚諾用70年經典配方加速傷口愈合,未來更要用專業傳播守護大眾信任。
[1] Leyden JJ et al.Comparison of topical antibiotic ointments,a wound protectant,and antisep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Blister Wounds contaminated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J Fam Pract.24(6),601-604(1987)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