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睡眠問題正成為困擾大眾的“慢性病”。慕思聯合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5AI時代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62%的受訪者正經歷睡眠困境,平均睡眠時長從7.02小時縮短至6.67小時。消費者助眠行為呈現新趨勢:傳統助眠產品吸引力下降,近七成受訪者明確表示未來愿意為AI智能床墊買單。這一數據折射出睡眠經濟正從“單一產品”向“科技解決方案”轉型的深層需求。
面對行業痛點,慕思股份持續加碼睡眠科技研發。今年3月,慕思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發布《2025AI時代健康睡眠白皮書》,首次系統揭示AI與睡眠健康的深度關聯。白皮書指出,AI技術通過精準數據采集與分析,可為睡眠障礙及慢性病提供媲美臨床效果的支持,推動睡眠健康產業從“經驗判斷”向“數據驅動”演進。
與白皮書同步亮相的旗艦款AI智能床墊T11+,堪稱慕思科技創新的里程碑。該產品基于100萬+真實人體工學數據模型設計,搭載第三代壓電陶瓷高精傳感器,靜息心率監測準確率高達97%,超越醫用PSG多導睡眠儀標準。
慕思的野心不止于單品創新。通過AIoT技術整合,企業正構建“睡眠-空間-健康”的完整生態鏈。在慕思打造的智能臥室場景中,床墊與溫濕度控制、燈光調節、氛圍音樂等系統互聯互通,支持7+N種睡眠模式,實現從“躺平”到“療愈”的體驗升級。這種“場域融合”理念,將健康睡眠從單一產品延展為系統性解決方案。更值得關注的是,其SleepCare健康管理系統能夠將睡眠數據轉化為慢性病管理的臨床證據,直接填補了家庭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而支撐這一系列創新的,是慕思與全球頂尖機構的深度合作。企業已與麻省理工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十余所院校建立聯合實驗室,重點突破AI算法、生物傳感等領域的技術壁壘。尤其與MIT的戰略合作,聚焦“未來世界、AI與生活”五大技術方向,為睡眠科技注入前沿學術力量。
正如世界頂級運動睡眠教練、英國睡眠協會前任會長尼克·利特爾黑爾斯(Nicholas James Littlehales)所指出的“慕思AI床墊將睡眠科學專業知識與復雜的人工智能兩者能力相結合,未來將有可能將重塑睡眠的變革性趨勢”。當傳統企業仍在價格戰紅海掙扎時,慕思選擇以AI為矛,以白皮書為盾,既深耕用戶需求痛點,又推動行業標準升級。這種“用戶價值+技術壁壘”雙輪驅動的模式,不僅重塑了睡眠產業的競爭邏輯,更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本。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