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2024年,JOYYE卓藝陶瓷藝術生活品牌創始人鄭蘇華女士帶領團隊兩度前往貴州荔波縣堯古村進行采風溯源,向布依染娘們學習非遺扎染技藝,歷時10個月,前后開發出200多個花面,在傾注極致匠心之下,「染韻生花」系列應運而生。并為此開啟了非遺扎染與陶瓷藝術文化展,向人們展現非遺文化生活美學。
以瓷為媒,鏈接藝術與生活。JOYYE卓藝特邀不同創作領域的藝術家走進陶瓷藝術空間共創陶瓷作品,共賞「染韻生花」系列。
JOYYE卓藝品牌創始人鄭蘇華女士對話藝術家,一起聊美,聊非遺扎染與陶瓷藝術的融合創新,也探討文化要如何傳承,藝術如何創新。
左: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劉永剛
右:JOYYE卓藝品牌創始人鄭蘇華
“把這種瓷的硬和布的柔軟兩種語言揉在一起,就成了陰陽哲學,成了獨一無二的。”
藝術家劉永剛觀展后深受感動,在他看來這是把民族的扎染,也是把我們文化的根傳承了下來。“把這樣一種根砸得深深的,然后讓這棵樹成為茁壯的,而且茂密的,讓大家所有后來人乘涼。”
劉永剛(左),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
中國當代雕塑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而在藝術家區煥禮的眼中,這抹暈染出來的藍特別有生命力。“扎染從非遺變成平常生活中的陶瓷器物,是新鮮的,也是了不起的。”它真正地把過去傳統的民間的工藝傳承下來,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區煥禮,水彩藝術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畫院特聘畫家。
“扎染的這種藍它從大自然中來,和中國傳統的色彩美學是吻合的,充滿了詩性,同時又很樸素。”在藝術家程曉光看來,染韻生花的藝術性恰恰體現在它色彩的詩性上,淡雅且高級。扎染和陶瓷的結合是新穎的,細節上的打磨讓這個系列很出彩,容易被大眾所喜愛。
程曉光(左),油畫家,北京意象油畫研究院院長。
“假如再慢一年,可能就沒辦法一枝獨秀。”雕塑藝術家吳雅琳認為,將非遺扎染從平面的布藝運用到立體的陶瓷上,這一跨界非常及時且正確。在AI時代,跨界帶來創作領域的海闊天空。扎染與陶瓷的跨界,是成功的。
吳雅琳(右),著名雕塑家。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協雕塑藝委會顧問。
“我覺得它特別好的地方,就是把我們傳統的那個扎染運用到陶瓷上面,而且顏色特別高級,好看。”藝術家張思燕對染韻生花不吝贊美,它的韻味在于真正把美融入陶瓷器物中,無形中在引領著大眾的審美。
張思燕(左),國畫藝術家,廣東省女畫家協會副主席。
“給人帶來一種高級感,真正實現了從產品到藝術品的升級。”著名藝術策展人、藝術評論家彭文斌同樣對JOYYE卓藝染韻生花系列給予高度贊美,“這一扎染系列真正實現從產品到藝術作品的一個蛻變,這無疑是最打動人的。”
“第一,我認為這系列的作品,是一件行為藝術,因為用了兩年的時間,深入到我們的貴州,從最傳統、最純粹的民間工藝進行了一次延伸,這是行為藝術的過程;第二,是裝置藝術,整個餐具擺出來,它就是我們所說的裝置藝術;第三,將我們傳統的工藝呈現出來,中國最最純粹的東西,就是越國際的東西,就是越當代的東西。”
彭文斌,著名藝術策展人、藝術評論家。
JOYYE卓藝「染韻生花」系列,以瓷為布創新演繹,在一器一物間呈現扎染染韻之美,傳承非遺文化,也讓珍貴非遺走入日常生活。
JOYYE卓藝《染韻生花陶瓷藝術展》以及與藝術家跨界合作的系列陶瓷作品,即將亮相2025年廣東國際藝術周,一起期待這場藝術走進生活的盛宴吧!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