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智首發 西海岸的同頻共振
近期,剛剛落幕的第三屆紅杉資本AI峰會上,來自全球的150余位頂尖AI創業者,匯聚在美國西海岸舊金山,他們與外界隔絕數小時,在白板上寫下了共識:“下一輪AI,賣的不是工具,而是收益”,紅杉資本合伙人Pat Grady將其稱為“萬億美元機會”的起點。
2025年5月23日,在海南西海岸的澄邁,海南思核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良智大模型”正式發布。在思核?局AI的第2686天,創始人黃柴銘宣講著“AI+跨境電商”的新解法。作為全鏈路AI?語?模型,“良策出海,智鏈全球”成為現場最耀眼的主題。
5月13日,摩根士丹利發布重磅研究報告《China - AI: The SleepingGiant Awakens》。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將AI發展置于國家戰略高度旨在到2030年成為全球主要的AI創新中心,報告預計,屆時中國AI產業核心規模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10億美元),相關產業規模更將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萬億美元)。
從美國舊金山到中國澄邁,同樣的西海岸,同一個AI賽道,不約而同地作出了同一選擇:AI的下一站,將是趨向收益——兩場會議傳遞的價值路徑高度一致,直奔萬億市場。
良智出海 從模型內卷到場景制勝
2025年的中國大模型市場,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以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階躍星辰、智譜AI、DeepSeek為代表的“基模五強”強勢崛起,重新定義國產基礎大模型的競爭格局。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征是戰略路徑清晰、資源整合超強。字節跳動的“航母級資源+創業級敏捷”模式,保障了其長期投入能力與落地執行力;阿里以開源為杠桿,撬動開發者生態與行業應用,配合其全棧式技術,筑起護城河;DeepSeek的異軍突起,更是攪動市場,并注入新的變量。
澄邁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浙江大學王奔認為,大模型也在內卷,價值天平正在向具備落地能力、具有變現能力,特別是場景解決能力的AI企業傾斜。
在思核良智的創業路徑中,黃柴銘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他曾在牛津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因家庭原因中斷學業;2014年在上海創辦幻觸科技,帶領團隊獲得4000萬美元融資,推出全球首套VR激光定位系統,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打破國外壟斷。
黃柴銘也是場景智能化的探索者,早在2018年就研發落地了基于深度學習的經編在線瑕疵檢測系統,完成了原始積累。后面又基于該系統研發了AI平臺和公有云,完成了AI基礎設施布局。
但是在“基模五強”的擠壓下,他很清楚依托有限的資本,只能選擇差異化競爭的路徑。因此良智在誕生之初,黃柴銘便謀定發力AI+跨境電商,主打垂直一體化業務閉環。良智大模型的低成本、高性能,從技術溢出效應精準延展到消費應用場景,To B、To C均能進入快速拓展階段。
黃柴銘更是技術價值的踐行者,“我相信技術改變世界。”黃柴銘一手通過打磨產品潛心蓄勢,一手融合場景滿足客戶需求。“快準好省”成為良智產品的核心價值觀,垂直縱深則成為良智大模型的價值支點。
智鏈全球 塑型成勢最優解
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以來的第三個跨省合作產業園,浙瓊合作產業園便在澄邁,總規劃面積13.04平方公里,分為東西兩區。西區是綠色智造集聚區,重點承接先進制造業項目;東區是數實融合示范區,突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浙瓊合作產業園以“一年筑基、三年塑型、五年成勢”為總體目標,重點圍繞數字經濟、現代服務、先進制造等優勢產業,超前謀劃布局未來信息、未來空間和未來能源三大未來產業,積極構建“3+3”現代化產業生態圈,力爭打造成為浙商全球化發展前沿總部基地和自由貿易港企業出海先行地。
在企業“出海2.0”背景下,澄邁有意識地強化自身的戰略承接角色。
思核系出浙江、落地澄邁,黃柴銘談及聯手澄邁,一方面是因澄邁主政層的感召,另一方面是看中澄邁的上升潛力。他希望通過電商平臺與大模型雙輪驅動,帶動本地服務業升級,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并借助自貿港窗口優勢,塑造跨境電商與AI技術創新融合的新典范。
思核這樣的優質企業,具備鏈主屬性與高潛屬性,也能夠產出良智大模型這樣的成果。將先進地區的經驗消化吸收為行動指南,引育優質創新企業,不斷孵化成果,著力優化研發環境、創業環境、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等,這說明了澄邁的決心與遠見。
從營建產業載體到打造生態引擎,澄邁的進階之路正在塑型成勢。
良智澄邁 小切口撬動大生態
全球AI產業已進入技術研發與場景落地的雙重加速期,而跨境電商也從風口期進入高增長期。據Bloomreach的數據統計,超過八成(84%)的電商企業已將發展AI功能視為首要任務,這意味著AI大模型的價值將進一步被挖掘。
良智大模型用“小切口”撬動“大生態”,進而實現“大價值”,這是“從創新中來,到價值中去”的優質標的。值得注意的是,澄邁國資企業海南老城開發控股也參與投資,這意味著澄邁不僅是簡單的“擴大朋友圈”,也開始尋找“志合者”。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時,首次提出“耐心資本”。耐心資本是創新的好伴侶,科創型中小企業急需耐心資本加以扶持,這不是僅僅關注企業的短期收益狀況,而是著眼長遠,綜合考慮企業的技術創新、領先優勢、商業模式等,看重企業的發展潛力,更注重長期收益回報。
在投資與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通過設立總額可觀的政府引導基金和提供補貼等方式,為本土AI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澄邁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政府支持的風險投資基金在AI領域的投資總額達到1840億美元,交易數量超過2萬筆,覆蓋了AI領域的9623家公司。
國資不再是被動參與者,而是主動的生態塑造者和戰略方向的校準器。澄邁數字經濟院研究表明,不論是北上廣深杭,還是蘇州合肥等先進城市,國資正厘清自身角色,其核心作用是引導、調節與助推,將資金和資源有效導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的方向中。
“澄邁+良智”的組合,說明了澄邁敢于探索、去蕪存菁的勇氣,這在區域發展競速中尤為可貴。既有耐心扶優育強,又有決心提質升級,更有信心在AI時代塑造新優勢。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