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德爾股份(300473.SZ)發布公告,與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計劃投資約3億元,在織里鎮投資建設新型鋰電池中試及產業化項目、智能電機產業化項目。2025年,eVTOL、人形機器人創新突破進一步拓展固態電池應用前景,德爾股份固態電池業務加速產業化發展,有望搶占行業先機。
開展固態電池中試 二期建設年產1GWh固態電池產線
公告顯示,德爾股份固態電池項目計劃建設新型鋰電池產線,一期開展新型鋰電池的中試研發,并擇機啟動二期年產1GWh新型鋰電池產線建設。此外,該項目還將建設智能電機或其他汽車零部件產線,有望進一步拓展公司產業布局,增強汽車零部件業務市場競爭力。
德爾股份表示,本次投資建設的固態電池項目將力爭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中試線建設并具備產品生產能力,隨后開始分期規劃實施1GWh、5GWh的批量化產線建設,實現從實驗室到中試再到規模化生產的跨越,逐步構建起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應用的完整鏈條。
進入2025年,政策引導與資本加持雙重驅動,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顯著提速。中信證券認為,2025年是半固態電池成熟產品推出并逐步放量、全固態電池技術路線逐步明晰的重要年份。
產業鏈層面,固態電池憑借能量密度與安全性能的突破性優勢,正成為低空經濟與機器人兩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關鍵技術支撐。德爾股份此前在互動易平臺上表示,將結合市場需求,加速推進公司固態電池的產業化,盡快將公司固態電池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機器人、電動工具等領域,搶占市場先機。
深耕固態電池研發多年 產業化初具雛形
早在2018年,德爾股份便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開始進行固態電池前瞻性研發。日本德爾吸納的專家團隊具有工程、材料等交叉學科的理論知識,以及日本頭部電池、整車企業的產學研綜合背景實踐經驗,團隊成員均擁有在知名電池公司從事消費類和汽車類鋰離子電池的豐富經驗。
日本德爾先后分別對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各種技術路線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從材料成本、制備工藝復雜度、電池性能穩定性、安全性以及產業化可行性等多個維度進行了全面考量,最終決定優先采用成本更具競爭優勢,更容易批量生產的氧化物電解質路線。
2023年,公司在日本研發的固態電池樣品通過了第三方機構的針刺、加熱和過充電實驗;2024年8月,公司與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簽訂了《固態電池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公司研發的固態電池將搭載至該公司整車進行驗證;2025年1月,公司在上海建成固態電池試制線;2025年2月,公司攜最新一代的固態電池樣品參加了日本東京國際二次電池與儲能展會,展出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已達260Wh/kg,下一代目標突破400Wh/kg。
SMM預計,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量或達約2800GWh;預計2025年全固態電池滲透率在0.1%左右,2030年或達4%左右,到2035年有望達到9%上下。中泰證券表示,固態電池行業有望在“市場需求+政策鼓勵+產業升級”的三重因素影響下,帶動鋰電行業完成新一輪產業技術升級迭代。德爾股份官方公眾號表示,通過新能源與智能智造領域的深度布局,公司有望在未來產業變革浪潮中搶占先機,實現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向新能源與智能核心部件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