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程帥星 文圖 冉衡 剪輯】今年上半年,漯河市GDP同比增長7.3%,增速再居全省第一。其中,現代食品產業作為該市主導產業之一,發揮了引領作用。截至目前,漯河市食品產業總規模超2500億元,在這背后,是超過7000家食品企業的共同托舉。
7月30日,“活力中國調研行”河南省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漯河市的中原食品實驗室、雙匯、衛龍等地,探尋這座“中國食品名城”的活力密碼。
“龍頭企業”聚集
雙匯是蜚聲中外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起步于漯河肉聯廠,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將生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做到了極致。
在雙匯第一工業園的屠宰車間,大河財立方記者看到,一頭頭生豬正經過數十個步驟,精細化屠宰分割,最終送達消費者手中,走進千家萬戶。
經過智能化改造的產線大大提升了生豬屠宰的效率,雙匯發展屠宰廠設備安全管理副總經理袁文堂告訴記者,2020年,投資5.2億元改造的產線投入使用,引入數字化系統、工業機器人等,使得產能達到每小時650頭。
整個雙匯第一工業園占地1550畝,總投資30多億元,是集屠宰、肉制品、PVDC包裝、調味料等生產加工以及技術研發、物流運輸為一體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年產能屠宰生豬200萬頭、生產肉制品20萬噸。
總部位于漯河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衛龍美味近年來受到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其研發的辣條、魔芋絲、海帶等產品接連成為零售市場的“爆品”,產品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衛龍美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持續創新,衛龍逐步形成了面制品、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系列品類,讓傳統美食娛樂化、休閑化、便捷化、親民化、數智化是衛龍的愿景,這也是為了更好踐行“大食物觀”。
漯河不僅孕育了雙匯、衛龍、南街村等知名食品企業,還吸引了美國嘉吉、可口可樂、泰國正大集團等21家世界500強、32家中國500強、75家行業龍頭企業扎堆入駐,產業集聚效應越來越大。
“寵物經濟”風起
依托千億級肉類加工產能,漯河市在傳統產業中尋找新機遇,發展起了“寵物經濟”。
在中譽寵物食品(漯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譽寵食),零食、貓條、罐頭等寵物食品琳瑯滿目。該公司2020年設立,僅用5年時間便實現年產值破15億元的成績,帶動當地相關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中譽寵食經理王浩宇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漯河市的供應鏈優勢和過硬的營商環境是企業取得長足發展的重要因素,該公司二期生產基地已正式投產,三期項目同時竣工交付,產能將進一步擴大。
“寵物產業還將持續壯大,行業紅利將進一步釋放,未來我們會繼續提高產能,提升工藝水平,投身行業和區域的發展。”王浩宇說。
目前,中譽寵食所在的漯河市召陵區還簽約入駐了維阿特植物貓砂、華生維克寵物保健品等企業,涵蓋主糧、零食、保健品、貓砂、香波等多個品類、1000多個品種。該區設立了規劃面積573畝,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培育規上企業7家。經過持續努力,這里生產的寵物食品被譽為“河南新特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第三屆寵物供應鏈大會在漯河開幕。這是該大會首次走出山東,顯示出業內對漯河寵物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發展成果的肯定。
“產學研用”形成閉環
7000多家企業聚集于此,離不開科技創新的賦能。
2022年9月,中原食品實驗室揭牌成立,由漯河市主導建設,中國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牽頭,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漯河食品工程職業大學等參與。該實驗室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為主任,吸納了14位院士,29位國家杰青或長江學者領銜的12支科研團隊和11個創新中心,建立了約300人的專職科研崗位,組成了食品研發的“超強陣容”。
中原食品實驗室執行副主任陳歷水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我們實驗室圍繞科技創新和人才引育兩大主要任務,在奶業、酒業、休閑食品、肉制品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我們與企業加強合作,去年有11款自主研發的產品成功上市。”
據介紹,中原食品實驗室掛牌兩年多以來,已為雙匯、伊利等28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700多次,與15家企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42家企業成為實驗室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實驗室一期的研發大樓、中試基地、孵化中心、科學家之家、人才公寓,以及位于河南食品科創園的實驗室二期新實驗大樓已全部建成投用,占地500畝的二期項目中新中試基地、孵化園、研究生院、人才公寓和綜合服務中心等科研生活配套服務區也已基本建成,預計年底前全面投用。占地3000畝的三期項目——未來食品產業園區已完成規劃設計。
此外,漯河市的多家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河南微康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致力于微生物的研發制造,建成了包含40000余株菌種的資源庫,推動微生物技術在畜牧、水產、土壤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與多家食品企業開展合作,形成上下游產業鏈。
如今,漯河市食品產業規模已超2500億元,占全省的1/4、全國的1/40。今年前6個月,漯河市食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7.8%,一個“食品出海”的賽道正為食品產業注入新活力。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