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專利超400項、發明專利120余項,主編國家標準、產品遠銷70國,這家天津企業的水下機器人技術和制造能力正在為“海洋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5年4月,天津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這份包含17條具體措施的重磅文件,勾勒出天津科技強市的清晰路徑。政策開篇即明確目標: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發掘培育一批“科創屬性強、發展模式新、成長速度快、市場前景好的科技型獨角獸企業和市級獵豹企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特別強調支持“深海裝備”等未來空間領域的技術研發,對前沿未來技術研發給予支持。
這為深之藍這樣的深海科技企業提供了精準的政策支持。
深之藍:深海科技的“天津標桿”
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深之藍的研發實驗室徹夜通明。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悄然構建起覆蓋海洋安全、海洋工程、應急救援、水利水電、海洋科考、海洋文旅六大領域的水下智能裝備產品矩陣。
專利墻上的400多項專利,默默訴說著企業的創新歷程。在行業有效專利排名中,深之藍以52項專利位列全國第三,成為民營水下機器人企業的技術標桿。
2024年,由深之藍主編的國家標準 GB/T 44594-2024《水下助推機器人通用技術要求》 正式發布,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產品標準的空白。這項已于2025年4月1日實施的國家標準,從設計源頭規范了水下智能裝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市場是對技術最好的檢驗。深之藍水下纜控機器人、自主水下機器人、水下滑翔機等水下機器人產品參與眾多國家重大項目的水下工作,在北極海洋科考、南水北調水利工程、海上風電場、海油平臺檢測項目、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水域應急保障任務、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水下搜尋救援任務中都展現出優異的能力。深之藍Sublue的海洋文旅系列產品已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售超過15萬臺,在消費級水下助推器領域占據全球60%的市場份額。
2025年5月,企業再傳捷報:“水下機器人的對接系統及方法”專利獲得公開,這項提高水下機器人對接精度的核心技術,再次彰顯企業的創新活力。
獵豹認證背后的國家戰略深意
當前,我國正加速推進 “海洋強國”戰略,作為深海科技的核心裝備,水下機器人在海洋資源勘探、海洋環境監測、海洋安全保障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特別強調要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之藍的發展模式正是這一要求的生動實踐。
“獵豹企業計劃將持續聚焦這類掌握‘獨門絕技’、具備躍遷式發展潛力的科技尖兵。通過政策、資本、人才等要素的精準滴灌,助力它們從‘頭豹’成長為‘群豹’,打造引領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深之藍作為水下智能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其技術突破對支撐國家經略海洋戰略具有重要價值。
從天津到深海,新質生產力的藍色征程
“獲評‘獵豹企業’是對深之藍堅持科技自主創新道路的肯定。”深之藍創始人魏建倉表示,“我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耕水下人工智能、集群協同作業等深海科技前沿方向,開展“卡脖子”技術和前沿引領性技術攻關, 核心技術全棧自研,以更智能、更可靠、更全面自主化的水下智能裝備解決方案,服務海洋強國建設,開拓萬億級水下經濟新藍海。”
企業的發展規劃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一方面持續突破水下高精度導航與通信、水下動力與能源、水下機器人系統總體、水下機器人先進制造等關鍵技術;另一方面加速推進水下機器人在海洋油氣、海上風電、海洋科考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在政策加持下,深之藍搭建 “水下智能無人系統企業重點實驗室”,并與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科研機構深化合作,構建 “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的創新鏈條。
深之藍的成長軌跡,完美詮釋了 ‘獵豹企業’的設計初衷——通過發現并培育一批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升級,最終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增長極。在水下智能裝備戰略新興領域,天津已經搶占先機。深之藍正成為天津培育新質生產力、深耕深海科技、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的一張亮眼名片。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