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當傳統餐飲還在為流量焦慮、成本攀升而苦惱時,一家名為“花小小”的新疆炒米粉品牌,卻悄然在全國開出3000多家門店,成為中式餐飲連鎖的一匹黑馬。
這不是一場偶然的“網紅效應”,而是一次精準踩中時代趨勢的商業判斷。
花小小創始人趙剛,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餐飲人。他曾在游戲公司藍港在線擔任市場總監,在公關公司做數字化營銷多年,2015年投身餐飲創業。他沒有選擇傳統的“開店—擴張—融資”的路徑,而是用一套系統化的商業模型,將新疆炒米粉這一原本小眾的地方美食,推向全國,并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規模化復制。
從探索到聚焦:為何選擇新疆炒米粉
趙剛最初的創業項目是“四有青年”湖南米粉品牌,采用直營模式。但很快他發現,湖南米粉品類過于分散,用戶心智難聚焦,直營模式重資產、管理壓力大,牛肉類食材成本高、波動大,不利于規模化復制。
“我們原以為餐飲門檻低,結果發現,最難的不是做一碗粉,而是如何持續穩定地做好一萬碗。”
疫情的到來,成了花小小戰略轉型的轉折點。堂食受阻,趙剛開始重新思考:什么樣的品類具備強復制性、高復購、易標準化?
經過對米粉品類的考量,最終他鎖定了新疆炒米粉。這種品類在新疆有30多年歷史,是一款南北融合的風味美食,此外品類的用戶心智明確且清晰,不像湖南米粉那樣種類過于繁雜。
“它用南方的米,做北方的面;辣而不燥,香而不膩;雞肉為主,食材穩定。最重要的是有很清晰的品類,但還沒有全國性的領導性品牌。”趙剛說。這不是偶然的選擇,而是一次對品類、市場、供應鏈、用戶需求的系統性判斷。
外賣不僅僅是“銷售渠道”,更是“增長引擎”
在花小小創始人趙剛看來,外賣早已不止是“多一個賣貨渠道”,而是驅動品牌增長的核心動力。
疫情初期,花小小以外賣為突破口,一年內完成品牌模型驗證。外賣平臺不僅提供流量,更成為產品打磨、用戶洞察和運營優化的關鍵工具。“過去靠好位置,現在靠好產品+好運營。”趙剛說。外賣打破了對“黃金地段”的依賴,讓社區店、衛星店也能高效運轉,大幅降低開店成本,提升擴張靈活性。
平臺的評分、差評、訂單數據,構建了高效的產品迭代閉環。“我們能第一時間聽到用戶聲音,快速調整。”趙剛表示。通過外賣積累的用戶畫像,品牌也逐步建立起復購與會員運營基礎。
隨著淘寶閃購等平臺加大補貼,花小小迎來爆發:餓了么訂單同比增長超100%,深圳、江西等區域增長超200%,外賣占比達整體銷量的60%-70%。
“外賣帶來的不僅是訂單,更是品牌傳播。”趙剛強調,“我們把新疆美食帶給了更多人,也讓用戶對新疆文化有了認知。”
在他看來,外賣平臺是新品牌的“加速器”——幫助驗證產品、打牢基建、實現敏捷迭代。“哪怕開在社區角落,只要產品好、運營強,也能被看見。”而平臺提供的數據工具、選址模型、人群畫像等能力,正讓中小品牌擁有與大品牌同臺競技的機會。“線上是認知入口,線下是體驗延伸,打爆線上,拓店才更有力。”
“多平臺共生”格局,激活市場新增量
面對行業前輩對外賣與堂食關系的認知,趙剛表示理解,但也指出:“每個企業對市場的理解不同,多元發聲是正常的。但趨勢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在他看來,雖然餐飲行業的標準化程度較低,但外賣一定程度可以推動整個行業的連鎖化率提升,而連鎖化,恰恰是品牌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而平臺之間的多點開花、良性競爭,則為品牌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更大空間。“一家獨大,反而不利于商家活躍度的提升。”趙剛直言,“多個平臺并存,費率更合理、服務更完善、生態更健康,才能真正助力產業發展。”
餐飲供給本身已經非常豐富,行業看似“門檻低”,實則“做好很難”。“這時候更需要平臺的助力,幫助品牌在運營、營銷、用戶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統能力。”
花小小的終極目標,不只是“萬店連鎖”,更是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載體。品牌命名背后也體現了這一愿景:“花小小”源自新疆石榴花,象征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小米粉,承載著大夢想,讓世界通過一碗粉,愛上新疆,愛上中國味道。”
花小小已在美國開設門店,未來還將持續拓展東南亞、中東等市場,讓地道的新疆美食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花小小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轉變:餐飲行業正在從“靠經驗、靠味道”的粗放模式,轉向“靠數據、靠模型、靠運營”的精細化發展。而外賣平臺,正是這場品質餐飲走向變革的催化劑。
正如趙剛所說:“今天的餐飲,依然需要追求極致品質與味道,但這個時代也已經不是‘誰會做飯誰就能贏’的時代了。更需要‘懂用戶、順應趨勢、用好流量。”
外賣平臺也不再是僅僅傳統餐飲的“補充”,而是新餐飲的基礎設施。誰用得好,誰就能贏得未來。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