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融與消費,從來不是冰冷的術語與數字,而是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雙向奔赴。在商家的資金周轉單上,它是解燃眉之急的信貸支持,讓小店扛過風浪、非遺走出深閨;在消費者的支付憑證里,它是疊加的補貼、滿減的優惠券,讓煥新的喜悅觸手可及。一幕幕鮮活場景,正是金融提振消費最生動的注腳。
即日起,大河財立方推出“金融搭把手 消費嗨起來”系列報道,走進嵩山腳下的窯廠、商圈里的店鋪、數碼賣場與電動車行,看金融如何“搭把手”把溫暖送到商家,把“嗨起來”的實惠裝進消費者口袋。
【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薩】嵩山腳下,林木環繞間,登封窯陶瓷博物館坐落其中,傳承并訴說著千年窯口的故事。
“登封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手法為珍珠地劃花裝飾技藝。在瓷胎還是濕潤的情況下,按照描繪的形狀戳印大小相似的小圓圈紋作為底紋,類似珍珠,因此被稱為珍珠地。”這些介紹詞,登封窯陶瓷博物館館長李景洲或許已經說了不止千遍,但依然能從他的語氣中感受到他對這項古老技藝的熱愛與自豪。
李景洲除了是登封窯陶瓷博物館館長,還有一個身份——國家級非遺“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為土生土長的登封人,所處的環境讓他天然對這份傳統工藝充滿了好奇。
登封窯始于隋唐,興于晚唐五代,盛燒于宋,是北宋早、中期的貢窯之一,中國北方民窯系最具代表性的窯口之一。如今登封市境內有古代瓷窯址30余處,核心窯廠是以生產珍珠地劃花而聞名的告成鎮曲河窯。 2014年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正式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985年,李景洲開始從事登封窯燒制及陶瓷遺址的調查,瓷片及窯具標本的采集、搜集,走訪陶瓷老工匠、老藝人等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后成立登封窯瓷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登封窯傳承保護基地,從事登封窯珍珠地及其他品種的傳統燒制技藝的挖掘、恢復、傳承和保護工作。為使這一傳統技藝傳承下去,培養了二十多名學生和徒弟。從事登封窯研究40年,李景洲成功恢復了失傳千年的白釉珍珠地劃花工藝,填補了河南陶瓷文化空白。
不過,現代工業制品的沖擊下,傳統手工藝品想要打開更大的市場并非易事。如何讓更多人了解登封窯瓷器?如何創作出既保留古韻又有新意的作品?傳承不是唯古是從,但要創新自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持。
2023年,中國銀行登封支行了解到李景洲準備擴大經營,有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在盡調后為其發放貸款200萬元。此后每年,中國銀行登封支行都會為其進行續貸。除了信貸支持,中國銀行登封支行還為其提供了對公賬戶結算及網銀服務、員工代發薪業務、員工消費貸款及信用卡服務等金融服務。
如今,李景洲已經購入了陶瓷專業設施設備,極大提高了制作效率。此外,還圍繞登封窯開展了一系列周邊商業化活動,主要以嵩山地區陶瓷文化和陶瓷技藝為主題進行展覽展演、技藝傳承等陶瓷專業課程。人們在了解嵩山陶瓷文化學習體驗非遺技藝的同時,也為非遺文化帶來了新的消費活力。
“在創作上,我們也一直在追求復古求新,陸續開發出水墨瓷、麥飯石兩種新品類產品。其中麥飯石茶具系列,讓登封窯瓷器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市場反饋很好,我們也做了很多定制化產品。后續還將推出麥飯石餐具系列。”在李景洲看來,非遺不應該被束之高閣,而是鮮活的文化傳承與生活藝術。
記者了解到,李景洲已將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新一代傳承人從材料、工藝、設計、塑形、燒成等方面對登封窯瓷器進行進一步優化和創新,為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做準備。他希望通過不斷創新讓這一古老技藝煥發新魅力,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目光,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并愛上登封窯瓷器。
責編:陶紀燕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古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