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增設凈空限制區的通告,自29日零時起增設7個行政區域為凈空限制區。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本市已先后發布三個空域管控通告。有的對凈空時間和禁止升放物體進行了規定,有的則只針對無人駕駛航空器。這三個通告究竟有什么區別?公眾需要注意什么?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三個通告有何區別?
8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增設凈空限制區的通告》發布,自2025年8月29日零時起至2025年9月3日24時止,將大興、順義、房山、平谷、懷柔、密云、延慶等7個區的行政區域增設為凈空限制區。在增設的凈空限制區內,禁止升放一切未經批準的無人機、穿越機以及風箏、氣球、孔明燈等影響飛行安全的物體。
此前,7月15日北京市政府就發布過通告,將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通州、昌平、門頭溝等9個區的行政區域設置為凈空限制區。
8月3日,市政府還發布過關于公布無人駕駛航空器管制空域范圍的通告:北京市行政區全域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管制空域。未經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批準,不得在管制空域內實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
相繼發布的三個通告究竟有何區別?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孫永生告訴記者,7月15日和8月24日發布的兩個通告是為確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有關飛行活動的安全而發布的臨時性管控通告。兩個通告將北京16個區在規定時間內設置為凈空區,禁止升放無人機、穿越機、風箏、氣球、孔明燈等任何影響飛行安全的物體,且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通州、昌平、門頭溝9個區分時段限制放飛鳥類。兩個通告管控的時間范圍、物體范圍有所不同。
而8月3日的通告與上述兩個臨時通告完全不同,是依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要求,公布北京管制空域范圍的長期性通告,且只管控無人駕駛航空器。
兩個臨時通告和一個長期性通告的執行時間、管控物品及目的都不相同。
北京全域管控無人機并非新規
8月3日市政府發布北京市行政區全域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管制空域的通告后,有些網民提出疑問,“以前是‘六環內禁飛’,如今怎么突然變成‘全市禁飛’了?”“對無人機的管控是不是‘加碼’了?”
孫永生認為,出現這些疑惑可能是受到某些生產廠家的誤導。一些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廠家為規避潛在風險,在設備出廠前便自行預設了電子圍欄,導致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端顯示北京六環區域內為紅色限飛區域,“六環內禁飛”的說法也由此流傳。
“事實上,2024年《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生效后,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就已經明確公布適飛空域。其中,北京市行政區全域均未被納入適飛空域范圍。”孫永生告訴記者,8月3日北京市政府發布的通告,實質上是依法履行空域公布的法定程序,公告內容與此前保持一致,并非出臺全新規定。
根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管制空域的具體范圍由各級空中交通管理機構按照國家空中交通管理領導機構的規定確定,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北京市政府發布的空域管制通告便是依據這一規定,所涉及的空域范圍亦經過有權機關依法確定,所劃定的管制空域也屬于長期性空域管理范疇。”孫永生說。
莫將個人愛好置于公共安全之上
近年來,民用無人機除了在消防救援、測繪勘探、電力巡線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為群眾日常娛樂提供了新的方式。但隨著保有量的不斷增加,違法使用無人機的“黑飛”行為也呈增長態勢,帶來了一些安全隱患。
“想操控好無人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正規培訓,缺乏操作經驗和技術的‘小白’容易造成無人機失控墜落。”國家級航空模型裁判、北京房山區“航空運動協會”秘書長楊東表示,在人口密集區域,無人機失控墜落容易傷人毀物;在機場附近違法施放無人機,可能影響飛機正常航行,與民航客機、軍用機碰撞的后果更是不堪設想;如果拍攝到一些涉密單位和設施,會造成泄密風險,甚至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也是為無人機飛行劃定適飛空域和管控空域的原因。
可是,在8月3日市政府發布北京市全域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管制空域的通告后,仍有人不顧規定,抱著僥幸心理“黑飛”。
“無人機使用者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臺注冊并查詢適飛空域時就能看到,北京市全域都沒有被納入適飛空域范圍。因此,被處罰的‘黑飛’人員大多都知道本市對無人機的管理措施,只是抱著僥幸心理偷摸放飛。”市公安局治安總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真正的無人機愛好者熟知管理規定,被查處的‘黑飛’人員大多是普通消費者和無人機‘小白’。”楊東說,無人機真不是隨便玩玩這么簡單,作為普通消費者和初入門的“小白”尤其需要學習無人機飛行相關知識和地方法律法規,切勿隨意放飛無人機,以免造成違反法律規定被處罰,甚至是危害公共安全、國家安全的嚴重后果。
北京警方也提示廣大群眾要自覺遵守相關規定,莫將個人愛好置于公共安全之上。除了對“黑飛”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之外,警方也將持續依托日常治安管理、社區入戶走訪以及典型案例通報等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提升群眾遵法守法的意識,維護首都低空環境安全秩序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