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從未如此熱鬧,又從未如此寧靜。熱鬧的是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的腳步,寧靜的是深山、鄉野、星空和心靈。初春三月,暖陽和煦,這里已經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從仁懷到遵義的高速路經過團結村的標段正式開工,屆時將在團結村修建一個出口;隨著氣溫回升,來此旅游的游客也逐漸多了起來。
經過中天金融精準扶貧團隊近兩年的艱苦努力,如今的團結村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脫貧攻堅進入了關鍵階段。“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全面奪取決勝之年的根本性勝利,需充分發揮好統一戰線力量,推動各方共同開展多樣化的扶貧方式,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扶心、扶智、扶志相結合。”今年全國兩會,住黔全國政協委員、中天金融集團董事長羅玉平第二次帶去了關于脫貧攻堅的提案。
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的“貴州樣本”
團結村的扶貧實踐探索是統一戰線參與脫貧攻堅的樣本,是民營企業開展金融精準扶貧的樣本。
“水過不去,拿命來鋪。”30多年前,一位老支書帶領村民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渠”,引來救命的渠水。一年前,一家本土民營企業帶領專項扶貧團隊入駐團結村,致力于將這條“救命天渠”變為“致富金渠”。這位老支書便是“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黃大發。這家民營企業便是根植貴州40年、貴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天金融集團。受“大發精神”感召,為了實現老支書黃大發“生命渠”變“致富渠”的心愿,全國政協委員、中天金融集團董事長羅玉平所在的中天金融集團與黃大發所在的團結村開展了結對幫扶。“鄉親們不脫貧,我們不收兵!”這是他們立下的錚錚誓言。
積極響應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號召,全面參與貴州省“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在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的指導下,在民建貴州省委的支持下,在省市區鄉各級黨委、政府的統籌下,中天金融集團精準扶貧團隊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啟動“金融活水,灌溉鄉村夢想”的精準扶貧行動。近兩年來,中天金融精準扶貧團結村綜合投入超過2億元,打出了農業產業、旅游產業、教育幫扶、醫療幫扶、保險幫扶、結對幫扶等組合拳。全村1540戶,戶戶受益,戶均增收2萬元,最高增收超過20萬元;帶動當地800人就業,500余人返鄉就業創業。
精準幫扶深度貧困村團結村的探索、實踐和經驗,開創了黨建統領、統戰引領、企業主導、三方合力脫貧攻堅的新模式。“三方”合力攻堅,創新“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實踐,促進“三產”融合,堅持扶智、扶心、扶志“三扶”結合,團結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回得來的故鄉”成為現實。團結村的貧困發生率從建檔立卡時的31.6%下降到目前的個位數,今年將如期實現脫貧出列。
“中天金融集團幫扶團結村”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實踐,與恒大集團幫扶畢節市、萬達集團幫扶丹寨縣等一起,被寫入《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發起總攻奪取全勝的決定》,標志著中天金融集團扎根貴州真扶貧、精準施策扶真貧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的肯定。
為了解團結村脫貧攻堅的真實情況,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在這個地處偏遠的深度貧困村調研兩天,與中天金融扶貧團隊、當地貧困村民、養殖戶等進行了深入交流。他認為,中天金融集團“以三變融合三產振興三農”的扶貧模式,涉及一二三產的聯動融合,涉及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重要的是把80%的利潤返還村集體,走出了一條有別于其他金融企業扶貧的創新道路。扶貧項目注重農業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培育了“大發農業”這一新型經營主體,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團隊,形成了脫貧攻堅的長效機制。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劉奇深入團結村調研后表示,中天金融集團在團結村的創新實踐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生動樣本。結合團結村的實際情況,培養優勢產業,開展教育培訓,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形成長效的脫貧機制,讓金融成為源頭活水,真正“授人以漁”,這是“真扶貧、扶真貧”的真實案例,幫扶有速度、有態度、有溫度。
2018年10月,在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的指導下,民建貴州省委、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省社科聯、省社科院聯合組成團結村精準扶貧研究課題組,對民建貴州省委攜手會員企業中天金融幫扶團結村脫貧攻堅的成果、經驗、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貴州省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新探索與新實踐——以民建貴州省委引領中天金融集團精準幫扶團結村為例》等成果。
“團結村的扶貧實踐探索是統一戰線參與脫貧攻堅的樣本,是民營企業開展金融精準扶貧的樣本。”作為團結村精準扶貧研究課題組專家之一,貴州省政協常委、民建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副校長徐大佑說。
看著團結村這一年來的變化,黃大發也由衷地說:“我高興吶!我們這個地方改變了,老百姓(603883)富起來了!中天金融來到這里扶貧,搞旅游合作社,搞養殖種植,把大家召集起來搞培訓,老老實實地干,
踏踏實實地干,勤勤懇懇地干,一起改變家鄉。
團結村脫貧攻堅的創新探索
黨建統領、統戰引領、企業主導,“三方”合力攻堅,創新“三變”實踐,促進“三產”融合,堅持扶智、扶心、扶志“三扶”結合。
“三方”合力:黨建統領、統戰引領、企業主導,合力扶貧攻堅。堅持把黨建融入幫扶全過程,將黨建延伸到項目、延伸到產業鏈、延伸到扶貧一線、融入到幫扶全過程。在會員企業成立民建支部,在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的全力支持和民建省委的組織指導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民建會員企業的優勢和潛力,投入團結村脫貧攻堅,形成了“黨建統領、統戰引領、企業主導”三方協同協力、合力扶貧攻堅的新模式。
中天金融扶貧團隊入駐團結村后,相繼成立了團結村精準扶貧項目黨支部和團支部,與當地基層黨組織攜手聯動,建立了溝通協調機制,不斷推動組織優勢、服務資源、服務功能最大化,實現“點對點”精確到位、“手牽手”扶貧攻堅。
“三變”創新:因地制宜踐行“三變”,激活農村生產要素。扶貧團隊進駐團結村后,因地制宜踐行“三變”,創新提出金融精準扶貧新模式,成立平臺公司,盤活農村“沉睡資源”。分別注資4000萬元和3500萬元,成立與團結村共同持股的大發農業公司、大發旅游公司兩個集體經濟平臺企業,將全村土地、集體森林資源等通過使用權入股、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方式,轉變為平臺企業、合作社或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權,收益的80%均反哺給村集體。村民手中“沉睡”的資源,變成股權收益的來源,村民成為企業主人翁,主動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從而對脫貧有信心,對致富有希望。
“三產”融合:秉持現代經營理念,推動農旅等產業融合發展。在團結村成立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在公司、合作社、村民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接和共享機制。通過選品種、引技術、注資金等多種方式,全方位解決團結村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
中天金融集團依托大發農業公司,確定了農業產業的發展方向,深度挖掘團結村的優質特色農業資源。帶動村民發展生態豬養殖、中華蜂養殖項目,優質水稻、優質黃小米、精品黃桃、高山茶園、有機蔬菜種植項目,預計五年將累積帶動村民增收1.6億元。
截至目前,大發農業公司已成立生態豬養殖合作社,完成養殖技術培訓,向村民發放了5400頭豬仔,2018全年及2019上半年10800頭的生產指標已預訂滿額,全年惠及100戶400余人,將為團結村創收1080萬元,戶均增收10.8萬元;成立中華蜂養殖合作社,已完成1000箱中華蜂引進及養殖示范,該產業惠及農戶40戶,將為團結村創收200萬元,戶均增收5萬元;完成500畝油菜、500畝精品黃桃示范區種植。
馬映江是團結村第一家養殖合作社里的一員,他告訴筆者,他們的合作社已經賣出了第一批豬187頭,每頭豬可賺1100元左右的利潤。“我們這個地方的確能產很多東西,但是銷不出去。中天(金融)來了之后,我們能產出來的,他們都能賣得出去。如今,我們只管放心地養,就有回報和收獲。”作為第一批嘗到“甜頭”的團結村人,馬映江高興地說,“我家有四兄弟,他們都在外面打工,現在看到家鄉的變化,都想回來發展!”
中天金融集團依托大發旅游公司,確定了旅游產業發展方向。以學習大發精神為核心,將大發渠紅色文化與當地仡佬族文化相結合,依托團結村的鄉土田園風光,將其打造成農旅文深度融合的智慧田園綜合體。項目開發充分利用、盤活農村閑置資產,以保持生態不破壞為底線,在為村民提供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的前提下帶動村民發展旅游。盤活農村閑置資產,進行原生態改造,原本破爛的房屋變成野奢民宿;昔日的荒山,建起了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雨山前餐廳;舊時長滿荒草的梯田變成了四季菜園、向日葵花海……
旅游一期景區于2018年9月開始試運營,全年預計接待游客量10萬人次,將直接產生就業崗位100余個,間接帶動周邊民眾參與旅游事業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形成旅游產業收入2000萬元以上。
團結村村民唐小松說:“原來我家房子看起來土里土氣的,被中天(金融)公司裝修了以后看起來很漂亮,現在每個月還給我們一千多塊錢的租金,我一家有四個人在(大發旅游公司)里邊上班,一個月兩千塊,以前真的是沒有想過這樣的日子。”
團結村的山和水,生態康養,滋養產業。生態豬、中華蜂、優質水稻、優質黃小米、精品黃桃、高山茶園、有機蔬菜、有機掛面,這些項目均由村民作為生產主體,貴州大發農業公司負責規劃、技術、質量、品牌和銷售,目的在于樹立團結村優質農產品(000061)品牌,吸引村民返鄉參與,發展團結村農業產業。
2017年7月,“樂耕甜”正式落地,大山深處的團結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農業品牌。源于大山田野的臘肉、香腸、甜腸、蜂蜜、菜籽油,走向了城市家庭餐桌。“樂耕甜”堅持農業初心,延續純生態的農耕文化,打造健康、優質的原耕良品,這是“樂耕甜”的承諾,也是“樂耕甜”的品質。
“三扶”結合:扶智扶心扶志,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中天金融集團為團結村進行了一系列醫療幫扶及保險幫扶,多項舉措防止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全面改善鄉村醫療水平,對團結村衛生室醫療條件進行改善,對村醫進行醫療技術培訓,組織專業醫療隊對700位村民進行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預防、減少急病大病。向全體村民5430人捐贈團體意外保險,總保額由2017年的1.9億元提高到目前的3.2億元,為村民的脫貧致富之路保駕護航。
中天金融出資3000萬元成立中天金融教育公益基金,對團結村217名高中級以上的學生提供了教育資助,學費全額資助,生活費每月每人補助600元,每學期資助金額共計約120萬元,每學年資助金額約200萬元。中天金融旗下幼兒園、小學還與團結村幼小學結成姐妹學校,對團結村進行幫教,并完善學校硬件設施建設。中天金融幫扶團結村關注學生教育問題,也非常關注成人教育和技術培訓,成立農民工創業創新中心,為村民提供學習機會和就業平臺。所有主動參與產業發展的人均有機會獲得項目啟動所需金額的80%資金及相關技術培訓。
脫貧攻堅再出發的中天金融力量
以“繡花”的功夫,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的“造血機制”,為脫貧攻堅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力量。
2018年,貴州省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48萬,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3%,14個貧困縣成功脫貧摘帽。2019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貴州脫貧攻堅目標已明確,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實現17個貧困縣摘帽,為2020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基礎。脫貧攻堅進入了關鍵階段,仍然面臨著很多新問題和新挑戰,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需要以“繡花”的功夫去解決。
羅玉平說過,“更多外出打工村民回到團結村之日,便是精準脫貧成功之時。只有當團結村村民真正地返鄉歸家,那才是對我們精準脫貧工作最大的肯定。事實上,已經有500多名村民陸續返鄉。”
中天金融團結村精準扶貧項目總經理譚丹說:“希望未來的團結村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是一個回得來的故鄉。”
2019年,中天金融集團將持續、深入推進對團結村的各項幫扶措施,加大產業幫扶力度,實現扶貧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運營,力爭使農業扶貧品牌“樂耕甜”、旅游扶貧品牌“大發天渠”成為貴州省標志性農旅品牌,銷售額實現翻番。再吸引200名村民返鄉到新產業、新崗位就業,并帶領更多村民一起就業創業,成為真正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當地脫貧致富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力量。
一是以貧困戶為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的“造血機制”。把貧困人口的素質教育、技能培訓常態化,努力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使貧困人口具有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徹底阻隔貧困的“代際傳播”。培養脫貧致富帶頭人,樹立致富典型和標兵,發揮榜樣的示范和激勵作用,讓農戶帶農戶,先富幫后富,先進帶后進。做好產業發展“保障”,針對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加大科普宣傳、技術推廣、能人示范等,切實幫助貧困戶掌握相關技能,減少相應損失及風險。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硬件”和人文“軟件”建設,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投入,以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軟件”建設,比如挖掘和推廣當地仡佬族文化,推進團結村“人文社科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公共服務建設等,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三是繼續大力宣傳和弘揚“大發精神”,助力更多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以精神之“食”來補鄉村之“空”,“精神食糧”就是“大發精神”。一方面賦予“大發精神”更多新內涵,將創業、創富的精神融入其中;另一方面持續弘揚“大發精神”,讓“大發精神”這面旗幟飄揚到更多地方,讓“大發精神”這把火炬照亮更多鄉村,助力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推動更多鄉村實現振興。
文/周俊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