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老毛
2019年5月,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在股東的追問下,表示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透漏未來將加大對中國公司的投資。很多人找啊找啊,力圖猜中老巴要買的是哪家公司?茅臺(600519)?五糧液(000858)?阿膠?海天?招行?平安?融創?
稍安勿躁,讓我們把視線拉回到2018年,去年5月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中也聲稱強烈看好中國,甚至透露芒格已經在中國找到了一些可獵取的“獵物”了。
內房股“完美”符合巴菲特選股標準為何他遲遲不買?
老外說話很講究政治正確,不會當面批評掃興,特別是老巴,小時候專門報過卡耐基培訓班,張嘴都是拜年話,不停夸贊表揚。每年問到中國時,狠夸一通,這似乎已成為伯克希爾股東會的例行公事。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很看好中國經濟,感情很深,畢竟在中國賺過很多錢,幾乎每次伯克希爾股東大會都唱多中國,但實際投資中國卻很謹慎。巴菲特投資中國公司沒有太大障礙,歷史上比較大的交易,都是在港股:2003年投過中石油,2007年清倉賺了大約40億美金;2008年投比亞迪(002594),目前依然持有,十年十倍。很多年前,市場就一直謠傳招商銀行(600036)要對伯克希爾定向增發,但傳了很多年依然是謠言。
從估值看,符合格老巴老標準的公司不在少數,香港股市上很多中國公司都低估得令人發指,例如內房股、內銀股,但低估了很多年都遲遲不見老巴出手。我們等得花兒都謝了!
巴菲特買股票的標準一直都是簡單和透明的,他在致股東信中列舉過買入公司股票的四項標準:(1)好理解的生意模式(能力圈);(2)有持久競爭優勢(護城河);(3)由誠實和能力兼備的人經營(好團隊);(4)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安全邊際)。
為什么巴菲特不到香港買內房股?這個取決于每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對安全邊際的理解,能力圈的構建。
事實上,巴菲特與索羅斯、彼得林奇、坦普頓都不太一樣,他的主要投資倉位都集中在美國國內,而后者比較熱衷海外投資和跨境交易。巴菲特對于風險幾乎是零容忍,他說過自己只跨一英尺圍欄。巴菲特是不熟不做,他的能力圈主要集中在美國,恰恰美國是個大國,經濟體足夠大,完全能夠容下巴菲特的資金體量。從感情上講,巴菲特是一個近乎狂熱的愛國者和美國粉,他是民主黨的鐵粉,曾經帶頭提倡過開征遺產稅來緩和美國的貧富分化,并裸捐全部家產。他稱自己生在美國是中了卵巢彩票,在次貸危機后公開力挺美國,說“沒有人能夠靠做空祖國獲利”。總之,巴菲特的能力圈在美國,巴菲特的主要倉位在美國,巴菲特深深愛著美國!
中國企業有沒有價值與巴菲特買不買無關
至于2003年投資中石油,是因為石油是一個高度標準化和國際化的行業,無論產品和商業模式都是透明的。巴菲特在港股買中石油的時候,股價存在巨大的安全邊際,符合四毛錢買一塊的標準,當時股價不到2港幣,后來退出的時候10港幣,賺了五倍以上,獲利40億美金。從這可以看出,巴菲特對中石油其實相當于格雷厄姆式的投資,低吸高拋做了一個大波段,而不是像他持有可口可樂那樣永久不賣。這也符合能源股這種強周期行業的特征。
至于2008年投資港股比亞迪,更是一個經典戰役。我記得次貸危機比亞迪股價不到8港幣,賺大發了!雖然沒有充分信息,但據我推測,這筆交易應該不是巴菲特主導的,因為比亞迪當時的造車包括新能源計劃,完全不在巴菲特的能力圈之內,比亞迪在巴菲特的資產組合中占的比例也極小。我估計,比亞迪投資的決策者主要是芒格,而芒格主要受了李錄的影響,李錄與比亞迪的王傳福是老朋友。這筆交易其實有點像當初段永平投網易的情況。其實段永平跟丁磊是朋友,丁磊私下交過底,即便網易退市也會通過特別分紅或回購,不會讓其他股東吃虧的。這些案例后來傳來傳去都傳成投資界神話了,其實普通小散哪有股神那種信息優勢和人脈優勢。
價值就擺在那里,不增不減。中國公司有沒有價值,與巴菲特買不買無關。我們學習巴菲特,是學習他的選股標準,而不是跟風追捧他買的股票。否則,抄作業也會抄錯,如果你買了老巴曾喜歡的通用電氣、IBM,還有現在的卡夫亨氏,那可都是一場杯具。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巴菲特對海外投資比較謹慎,是他的風險偏好和能力圈決定的。老巴熱愛美國,我們熱愛中國,我們的風險偏好和能力圈在大中華區的優質資產。所以,巴菲特不投的內房股,就由我們來代勞吧!(作者系雪球大V、知名投資人)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紅刊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