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長佩里21日放話,美方“不久”將制裁俄羅斯與多個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回應,美方制裁是不正當競爭,俄方不會接受。
在俄羅斯和德國等歐洲合作方看來,這一項目符合歐洲能源需求,與政治無關。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不愿意歐俄關系改善,同時希望兜售美國產天然氣,因而不惜犧牲歐洲甚至盟友利益,把自身利益凌駕于他國利益之上,是又一種美式霸凌。
佩里21日在一場記者會上說,美國國會參議院、眾議院將相繼通過制裁“北溪-2”項目的法案,經由總統特朗普簽字生效。他沒有提及具體時間表。
佩斯科夫當天晚些時候回應,美方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俄方不會接受,許多歐洲國家同樣不會接受。他說,“北溪-2”項目是國際項目,一系列國際企業巨頭加入,項目大部分資金已經得到保障,并且以相當快的速度推進。俄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同一天說,“北溪-2”純屬商業項目,旨在滿足歐洲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需求。
俄羅斯總統普京15日與來訪的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舉行會談。雙方表示將頂住美方壓力,堅決支持完成“北溪-2”建設工程。范德貝倫說,奧地利和奧國家石油公司不打算退出,奧方已經對這一項目大量投資。
范德貝倫說,美國向歐洲國家強行推銷的液化天然氣比俄羅斯天然氣貴得多,奧方沒有任何經濟方面的理由改變供應方。
美國作為當前世界主要油氣生產國,與俄羅斯在歐洲市場存在競爭關系,多次呼吁歐洲國家退出“北溪-2”項目,威脅制裁參與項目的歐洲企業。
為自身利益,不惜犧牲盟友
在美國政府眼里,美方出錢加強北約軍事力量、幫助歐洲對付俄羅斯,歐方卻經由能源合作給俄羅斯“送錢”。正是這種心態“失衡”,促使美方近期一再警告歐洲,甚至不惜對盟友下手。
中國社科院俄歐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勇慧認為,美國制裁“北溪-2”項目,主要有經濟和政治兩個層面的目的:經濟上,想通過政治手段排擠俄羅斯天然氣,擴大美國天然氣在歐洲市場的份額。根據國際液化天然氣出口商協會4月公布的年度報告,2018年俄羅斯對歐液化天然氣供應量超過美國。
政治上,想要“一石二鳥”:一方面對俄羅斯加大、加深制裁,阻礙俄羅斯繼續把能源作為對歐政策杠桿;另一方面阻撓歐洲、尤其是項目主要受益方德國與俄羅斯緩和關系。
美國其實很清楚,圍繞對俄制裁,美歐有分歧——美方希望加碼,但歐方不希望破壞歐俄緊密的經濟關系。李勇慧指出,美國卻為了自身利益,不顧歐洲的經濟利益、能源需求,試圖抓住歐洲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這根軟肋,迫使歐洲就范,這是一種霸凌行徑。
李勇慧預期,美方將分階段制裁俄羅斯和相關歐洲國家的企業以至個人,迫使歐洲放棄“北溪-2”建設。歐盟委員會主席熱門人選韋伯近期承諾阻止這一項目,背后就有美國的影子。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為獲取不正當的競爭優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把有關問題政治化,干擾他國企業正當運營、別國之間正常貿易合作。這有悖公平競爭原則,干擾國際市場。
對美國這種做法,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評論指出,美國已經無力在國際經濟領域展開誠實的競爭,而是搞惡意競爭,經常訴諸單方面和超地域適用的制裁,受害者包括親近的盟友。
面對美國這種“長臂管轄”,歐洲作為現行國際體系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必將根據自身利益需求作出選擇。正如德國外長馬斯年初回應美國駐德大使制裁威脅時所說,歐洲的能源政策將由歐洲國家、而非美國決定。
背景鏈接
“北溪-2”項目旨在鋪設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一條天然氣管道,繞開烏克蘭,把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繼而送往其他歐洲國家。項目計劃2019年完工,建成后預計俄羅斯每年可向德國輸氣550億立方米,可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
管道將穿過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和德國的領海或專屬經濟區,現階段只剩從丹麥獲得建設許可。
項目總造價95億歐元,將由俄方出資50%,法國、奧地利、荷蘭和德國企業提供其余50%的融資。
烏克蘭、波蘭擔心俄羅斯將減少或停止經由兩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承受經濟和地緣政治損失,因而和美國及一些其他國家反對這一項目。
新華國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