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興控股董事長羅靜的供應鏈金融騙局剛剛曝光不久,銀保監會即發文,規范銀行保險機構供應鏈融資行為,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銀保監會近日向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依托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銀保監會提“四大原則五大要求”
據了解,《意見》指出,銀行保險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應堅持四大基本原則:
1、堅持精準金融服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主業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鏈條企業;
2、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
3、堅持交易信息可得,確保直接獲取第一手的原始交易信息和數據;
4、堅持全面管控風險,既要關注核心企業的風險變化,也要監測上下游鏈條企業的風險。
在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方面,《意見》提出五方面要求:
1、加強總體風險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面向供應鏈金融全鏈條的風險控制體系,根據供應鏈金融業務特點,提高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2、加強核心企業風險管控。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核心企業經營狀況、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交易情況的監控,分析供應鏈歷史交易記錄,加強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第三方數據等信息的跟蹤管理。
3、加強真實性審查。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應對交易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盡職審核與專業判斷。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視頻、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4、加強合規管理。銀行保險機構應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合規管理,切實按照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的要求,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創新,禁止借金融創新之名違法違規展業或變相開辦未經許可的業務。不得借供應鏈金融之名搭建提供撮合和報價等中介服務的多邊資產交易平臺。
5、加強信息科技系統建設。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規范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和優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承興事件揭開供應鏈金融騙局
何為供應鏈金融?一些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需要先支付資金購買原材料等,待產品出售后才能回籠現金。這種模式下,營運資金常常因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形式被占用,給企業資金周轉帶來壓力。供應鏈金融便能緩解這個問題。
![]() |
而供應鏈金融近期頗受市場關注,導火索是承興控股曝出的供應鏈金融騙局,涉及至少十余家金融機構。此前,該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羅靜已被公安機關刑拘。
7月8日晚間美股上市公司諾亞財富公告稱:旗下歌斐資產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總金額為34億元。隨后諾亞財富創始人汪靜波在內部信中承認,與承興相關的基金確實發生了風險。
![]() |
如此,以承興系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節點,兩端分別是:承興系所稱的以京東、蘇寧等為首合作伙伴;為承興系提供了上百億元融資的包括券商、信托、保理、三方財富等在內的金融機構。
然而,涉事公司京東卻對外公告稱,廣東承興涉嫌偽造和京東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另一家牽扯其中的電商蘇寧也否認了應收賬款的真實性,表示“我司與該融資事項無關”,“系廣州承興偽造與蘇寧易購的采購合同進行融資”。
![]() |
“供應鏈融資主要依托的是核心企業的信用,但不少核心企業都是大體量公司,往往存在大企業病,內部管理存在失控,所以有可能出現大企業內部和上下游一起勾結、虛構往來,憑空融資的情況。”一位前民生銀行(600016)人士表示,“在核心企業的信用加持下,不少供應鏈融資的成本相對比較低,所以也會被一些核心企業上下游公司打主意,這件事情后發生后,不排除有更多供應鏈融資出現爆雷的情況。”
供應鏈金融近年來呈現爆發式增長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呈現爆發增長態勢。易寶研究院在其發布的《2018年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或將達到27萬億元。
![]() |
在風險方面,光大證券固收團隊表示,供應鏈金融業務依賴產業鏈,需要關注產業鏈的發展狀況,一旦行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產品最終銷售將面臨壓力,產業鏈的價值無法實現,進而帶來難以抵抗的信用風險。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供應鏈金融貸前風險在于可能存在部分中小企業借助供應鏈金融貸和普惠金融優惠政策騙貸;貸中風險在于中小企業可能因挪用資金從事生產之外的事情,比如發放員工工資等,沒有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現金流,減弱了企業日后的還貸能力;貸后風險在于中小企業的經營不穩定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問題。
中泰證券指出,供應鏈金融面臨三類風險:外生風險是外部經濟、金融環境或產業條件的變化;內生風險是供應鏈內在結構、流程或要素出現問題而導致的潛在金融風險;主體風險是指核心企業或融資需求方本身的潛在風險,因某一方采取機會主義行為導致另一方蒙受損失。
“機構在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應當識別控制潛在風險,把風險扼殺在源頭上。”中泰證券表示,“應該根據上述因素的綜合評定進行決策,確定貸款的額度、周期和費率。”據其介紹,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要點在于四個方面:1、行業理解,2、數據為王,3、第三,線上、線下相結合,4、增信手段的應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基金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