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先生工作的公司全稱為米亞索樂裝備集成(福建)有限公司。企查查數據顯示,米亞公司由漢能集團全資控股。而廖先生自己,則從6月份開始便沒有拿到工資。
![]() |
近日,有消息稱被漢能拖欠薪資、斷繳社保、公積金的數百名離職及在職員工齊聚漢能總部討薪。
今天下午,漢能創始人李河君發布致全員公開信,首次正式回應欠薪風波。
在信中,李河君解釋了拖欠工資的原因:“今年以來,由于外部形勢復雜多變,實體經濟經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我們有幾百億應收賬款沒能按時回收,一些金融合作機構的授信資金也因自身原因暫停發放。”
此外,他也檢討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在經營管理上太過粗放,資源和企業發展節奏匹配不當,招聘進人速度太快,人才素質良莠不齊,人力成本驟增等等。
他同時強調,部分不冷靜員工(原話是“極少數員工,還不到我們員工總數的1%”)的一些過激行為,給集團及時回籠資金帶來了實際阻礙,并造成巨大損失,進而使公司給員工明確承諾過的工資發放時間被迫持續延后。
對于員工關心的三個主要問題:社保、工資及報銷,李河君在信中承諾:
工資:11月應該可以恢復正常發薪,在這個基礎上今后每個月,除正常發放當月工資外,將給員工補發以前所欠工資每月的 50%,直到全部補齊為止。
社保:關于欠繳一個月社保的問題,公司力爭在這個月底把社保給大家補齊。
報銷:將從今年11月份開始逐步解決。
但李河君同時強調:“所有的資金回籠在公司正常運營的前提下才能實現,且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如果部分員工繼續鬧事、煽動媒體炒作,不確定性會大大增加,所以真誠希望漢能99%的員工同心協力,共同堅決抵制這些過激行為。”
李河君在公開信中寫道,下一步漢能重點做的幾件事:首先是降本增效。其次是優化結構,例如優化資本結構,引入包括戰略投資者,實施混改及重組,加快回A。第三是聚焦核心,特別是聚焦下游應用市場端的訂單和回款,從目前看結果很不錯,已經拿下幾筆數億元的大訂單。
李河君在信中還回應了“跑路”傳聞,“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本人在幾年前就退回了已經拿到的美國綠卡。因此,我第一不會“跑路”,第二我會把薄膜發電這個為子孫積德的事業堅定地做下去。”
證券時報記者在其中一個漢能討薪群中看到,被欠薪的員工近500人,大部分人已被欠薪長達5個月時間。
據了解,漢能集團目前的在職員工數為7500人左右,內部員工職級分為30級,9級為主管、15級為高級經理、25級以上為高管。目前,1-11級及有回款的銷售部門已發放5月份工資,其余大多數員工仍未收到5月份薪資。8月斷繳社保后,大量員工赴勞動仲裁和勞動監察部門維權。
![]() |
與廖先生一同在福建米亞尋求說法的員工近40人。“公司似乎非常樂意我們去勞動仲裁,我們發現,去年有員工因為欠薪離職勞動仲裁贏了,但是同樣拿不到欠薪。”廖先生向記者表示,折騰了一個星期后,自己和其他員工已經向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提交了資料,但是對于能否拿到欠薪沒有任何信心。
![]() |
公開資料顯示,李河君曾在2014年、2015年分別以134億和25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兩次蟬聯《新財富》中國大陸首富;2015年《胡潤財富》以246億美元個人財富被評為中國大陸首富。
記者發現,曾經坐擁億萬財富的李河君,卻有公司因為拖欠十幾萬的工程款被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企查查顯示,2019年3月20日,李河君曾擔任法人的“清能科技有限公司”因拖欠19萬元工程款,其被列為失信執行人。并且李河君曾任職監事的“光彩四十九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7月1日同樣因拖欠27萬元工程款也被列為失信執行企業。
![]() |
很可能,公開信并沒有說明一切,對于漢能的后續發展,我們保持繼續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