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00后”撐起“半壁江山”
“中國人又叫了近2000億外賣!”近日,這一話題瞬間在網絡上引發網友熱議。
研究機構易觀日前發布的《互聯網餐飲外賣行業數字化分析》估算,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餐飲外賣市場的整體交易規模達1952.9億元,同比增長35%。換算一下,中國一天的外賣規模就超過了20億。
分析報告中指出,這得益于訂單量持續增加和客單價微漲,雖然正餐餐飲品類仍為主體,但新零售品類的訂單量明顯提升、增速較快,三線及以下城市也成為外賣產業新的增長點。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4歲以下人群是外賣訂單的主體,其中24歲及以下用戶在餓了么平臺占比高達65.27%,美團外賣上則占比52.59%。“95后”“00后”實實在在地撐起了外賣訂餐的“半壁江山”,成為外賣經濟的主力。
事實上,年輕消費者的確越來越喜歡在外賣平臺上消費,這也促成了交易規模的擴大。如今很多外賣平臺不僅可以送餐,生鮮美食、代購送藥、送花上門、便利店配送生活用品……這些都已成為平臺上可供選擇的服務門類。
毫不夸張地說,依靠手機和網絡,足不出戶也能“吃好、喝好、用好”的確成為了現實。當然,在肯定外賣給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需要警惕由此帶來的部分年輕人缺乏運動、“宅”過了頭等負面效應。
外賣騎手被稱“銀河護胃隊”
![]() |
每天穿行在道路街巷中的外賣小哥,曾被不少網友暖心地稱呼為“銀河護胃隊”,而事實上,網絡訂餐的發展的確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
外賣究竟給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一組數據可見一斑。
今年5月,美團點評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其中顯示,美團外賣的日完成訂單量最高已突破2500萬單,而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經濟與知識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測算,美團外賣每單能為消費者節約約48分鐘,在餐廳往返間的路途時間和到店后的等餐時間都可節約大半。
在助力商戶提高效率的同時,外賣也帶動了新就業。
僅美團外賣一家,2018年就帶動勞動就業機會1960萬,其中包括270萬配送就業機會,并帶動商戶就業機會1600多萬個,相較于2017年220多萬人的騎手數量,這一數字增加了50萬。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如今眾多生活服務類的電商平臺在促進就業、優化就業結構、提升勞動質量等方面承擔著比以往更多的社會責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