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關豬肉的話題屢上熱搜,豬肉價格從今年年初的10元/斤步入到40元/斤,漲幅高達300%,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一方面從國外進口豬肉,增加現在市場豬肉供給;另一方面則是實行鼓勵政策,鼓勵養(yǎng)殖戶培育生豬。但由于政策的實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國慶過后,豬肉的價格仍然呈現只漲不跌的態(tài)勢,國內的生豬平均收購價格馬上就要突破41元/公斤了。截止到10月30日,生豬價格超過44元/公斤的省份占據8個,超過40元/公斤的生豬價格占據24個,生豬價格最高的兩個地區(qū)則是廣東和四川,均價46元/公斤。生豬價格如此之高,也代表著我們國家生豬價格進入“40元”的時代,所言不虛。而豬肉價格的上漲,則會讓人們將目光瞄準豬肉的“替代品”。這也就是近段時間雞羊肉、雞蛋價格紛紛上漲的原因之一。另外,豬肉價格的上漲,很可能也會讓蔬菜水果的價格上漲,網友們表示,既然吃不起豬肉,那么就多吃點水果蔬菜吧。不過這只是句笑談,因為蔬菜水果的供給是充足的,能夠滿足消費者們的需求,蔬菜水果價格想要大幅度大漲,不太現實。那么,豬肉價格的迅速上漲,按理來說應該有利于商販,但是商販們,卻叫苦不迭,這是為何呢?
據悉,現在豬肉市場“吃不起,賣不動”儼然成為豬肉市場的常態(tài),生豬價格步入了“40元”時代,那么豬肉價格更是“水漲船高”,一路飆升。有的縣城豬肉價格已經高達70元/公斤,排骨的價格高達85元/公斤,創(chuàng)下了當地豬肉價格史上的新高。
又由于當地是縣城,經濟發(fā)展比較滯后,當地人均工資只有3000元左右,70元/公斤的豬肉,有多少家庭還能夠承受的起呢,吃不起豬肉雖然有點夸張,但是吃得少已經是事實了。
豬肉的需求減少,也讓豬肉市場的供給商開始著急。從前每天能夠賣掉一頭豬,現在只能賣掉三分之一,雖然豬肉價格上升,但是由于豬肉的需求量減少,另外,第一天沒有賣掉的豬肉在第二天的時候,由于放在冰箱中,價格就會下跌,最終該商販能夠賺的利潤并不一定能夠超過從前豬肉價格平穩(wěn)時期。每天的固定成本只增不減,久而久之,不少豬肉商販都開始轉行去賣雞鴨肉了。
當然,豬肉價格的高漲不會成為常態(tài),豬肉作為必需品,價格的高漲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關注,而且出臺了相關措施。相信隨著市場的變化和適配的政策調節(jié),從養(yǎng)殖戶到商販,后市還能迎來機會。(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原創(chuàng)于藍科技 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侵權必究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藍科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