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納說,在我看來,中國經濟2020年仍將有顯著增長,即便GDP增速在6%以下,也能達到之前設立的“到2020年,人均GDP(比2010年)翻番”的政策目標。
周三,A股春節后連續兩天收漲,歐美股市在本周三天里也走出了新高行情。
2月5日,第一財經記者就中國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全球市場和經濟產生可能的影響等問題,在倫敦獨家專訪了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SA)前主席特納(Adair Turner),他現在擔任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ETC)主席。他表示,從近期來看,市場最初出現的拋售已經反彈,他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也體現了投資者對市場的合理判斷。他對中國經濟增長達到翻番的預期目標表示有信心。
第一財經:全球市場在新管肺炎發生之初,中國在開市第一天都出現了拋售情況,但是過去三天,全球市場都先后反彈,你怎么看市場對疫情作出的反應?
特納: 從目前看來,市場的反應是預料之中的。周一A股春節后首個交易日出現了下跌,全球范圍上周五也出現了一些拋售行為,但過去三天已經全線反彈回升。我認為這反映出更為合理的市場判斷。在未來幾個月,疫情將會變得可控。毫無疑問,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比如旅游業首當其沖,但總體而言,目前市場的表現符合預期。我認為,除非疫情加劇,比如病毒出現變異,感染人數出現大爆發,否則,中國和全球市場的緊張情緒會得以緩和。
第一財經: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會如何?中國可以采取哪些政策組合予以應對?
特納: 比起17年前的非典時代的中國經濟,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如果說當年中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和基建,那么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程度會略低。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已經越來越依賴消費,依賴居民支出、境內外旅游、餐飲娛樂和休閑度假。當一個經濟體越來越依賴于這些產業時,此類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就會相對嚴重,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受到了阻礙,生產也有所停滯。因此我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會有,但我確信中國有能力采取應對措施來扭轉經濟下行趨勢,例如中國央行已經出手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可能在未來還會考慮降息降準。甚至可能還會推出相應的財政刺激措施。在我看來,中國經濟2020年仍將有顯著增長,即便GDP增速在6%以下,但也能達到之前設立的“到2020年,人均GDP(比2010年)翻番”的政策目標?傊袊衲甑慕洕鲩L勢頭會受一些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暫時的。
第一財經:有觀點認為,對于增速正在放緩的全球經濟而言,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會是雪上加霜,你如何評價?
特納: 當前全球經濟的發展模式非常耐人尋味。除了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我們已經處于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環境長達十年。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前景難言樂觀。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比如從6.5%下降至5.5%,是會對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而疫情可能導致區域性經濟產出下降,歐美游客可能出于對疫情的擔憂,而放棄前往越南和泰國的旅游計劃等,這些情況難免會發生,因此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肯定存在,并有待進一步觀察,比如看疫情會持續多長?是否會大規模傳染至中國境外?在未來幾個月,形勢是否會明顯好轉?如果僅就目前而言,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可以估量并較為溫和的。
第一財經:中國應該采取怎樣的宏觀政策組合應對疫情導致的短期經濟增長放緩?
特納: 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中國政府非常成功地控制了影子銀行發展、抑制了信貸擴張,化解了一些突出的金融風險。盡管這會在短期內對部分經濟部門產生影響,比如房地產行業,但央行也在采取措施確保銀行體系有足夠流動性。我預期中國下一步將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比如調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會比往年放緩,但也完全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經濟會崩潰。對于中國方面來說,對疫情不必過度反應,也無需一味追求維持短期增長,而應著眼于長遠,將中國經濟轉型為高科技主導型經濟、高工資收入型經濟,更重要的是要建設綠色經濟。
第一財經:全球應如何通過一致行動和通力合作來應對疫情?如何評價目前的全球合作?
特納:目前,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框架之下,全球已經建立高效而專業的國際衛生合作機制。盡管當前一些國際組織面臨威脅,比如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所幸的是WHO未出現類似情況。WHO是一個由專家學者運行的高度專業化的國際組織,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對新冠肺炎的科學研究,與中國相關機構的深度合作也在進行中。各國專業人士都在推進針對病毒的基因研究,以期盡快研發出相關疫苗。WHO也在不遺余力向外界及時通報疫情,并且避免夸大其詞,盡力讓人們掃除恐慌心理。我相信國際間的專業合作,會讓疫情變得更加可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