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一推再推,2月10日,深圳企業迎來了復工首日。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深圳北站、南山科技園、皇崗高速站、南油服裝市場等地,從深圳北站的現場客流量來看,返深務工人員遠未達到高峰,南山科技園正中集團物業管理中心總經理劉春天向記者表示,整個園區350多家企業,但是復工率約2%,整個園區中小企業占據70%。
深圳北站客流量減少80%
原本的返程高峰,因為疫情原因,客流量大幅下滑。深圳北站值班站長謝林珂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截至2月9日的數據,進站1.8萬人次,出站約6.8萬人次,現在基本上屬于低位運行,客流量相較往年春節后返深高峰期減少80%左右。”
在深圳北站候車大廳,記者看到在往日緊俏的座位現在十分寬裕,候車旅客之間的距離都隔得非常遠,以往熙熙攘攘的車站顯得有些冷清。
(本應為返深高峰期的北站因為疫情顯得冷清空曠 圖片拍攝/證券時報記者 宋春雨)
“目前高鐵空座率很高,當然也跟我們控制票量有關,但也方便我們引導旅客隔位坐。開往武漢的或者經停武漢的列車基本都暫停了。” 謝林珂表示。
據謝林珂透露,今日從湖南開往深圳的G6015次班車本來運力可以達到1081人,但從下車出站人數來看,僅200人左右,下降80%。這只是所有班次的一個縮影,整體列車運力都在控票的情況下大幅降低。
(G6015次列車從湖南開往深圳,返深人員稀少 圖片拍攝/宋春雨)
記者在現場采訪了多位返深人員,其中一位張女士向記者表示,從湖南返深之后也不會立即去公司上班,而是選擇在家遠程辦公,具體開工時間公司還未定。而另一位男士則表示,原本是在一家做外貿的小企業上班,但是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公司倒閉了,因此希望早些來深圳看能否先找到一份臨時工作。
此外,在深圳北站一樓以及二樓的商鋪僅部分營業,但并沒有多少旅客就餐及購買,周黑鴨的店員向記者表示,“營業額下降大概有90%左右,這兩天返深的人員稍微多了一點才能看到幾個人,前幾天即使營業也沒什么人來買。”而就在隔壁的絕味店鋪同樣生意慘淡。
(深圳北站店鋪營業情況,受疫情沖擊,生意慘淡 圖片拍攝/宋春雨)
謝林珂透露,深圳北站進出站和中轉換乘區域均安裝有紅外體溫檢測儀,對所有進出站人員進行全覆蓋體溫檢測,其中A1、A2、B1、B2出站口各2臺,中轉乘各1臺,東驗證區3臺,西驗證區2臺,總共有15臺。針對體溫異常的乘客,車站在候車室外的西廣場設置了發熱檢查室和留觀室,醫護人員將進行再次篩查。
(圖為深圳北站紅外體溫檢測儀,工作人員正在對人群做體溫檢測 圖片拍攝/宋春雨)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私家車返深,為應對返深高峰,落實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所有進出深圳市公路、城市道路的車輛,首次通過“車輛防疫檢查點”時,都需要提前申報。記者駕駛車輛進入廣深高速(600548,股吧)并選擇皇崗收費站的檢疫點駛出,進入收費站廣場,但現場并沒有多少車輛,有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外地車輛返深的還并不多,這跟錯峰開工也有關系。
(皇崗收費站檢測點 圖片拍攝/宋春雨)
記者也注意到整個過程中,現場申報會損耗15分鐘左右時間,從進入檢疫點到離開,但前方只有2-3輛車,如果在高峰期采取這種方式將會造成大面積的堵車現象。
南山科技園復工率僅2%
深圳南山區在中國科技界大名鼎鼎,有“中國硅谷”之稱,粵海街道辦之所以出名,因旗下轄的大沖、后海、南油、南山科技園,深圳灣科技園(部分)等片區內明星企業云集,騰訊、中興、大疆、大族激光(002008,股吧)、金蝶、邁瑞等龍頭企業,還有優必選、肉與科技、土巴兔、菜鳥網絡這樣的獨角獸。南山科技園可謂是深圳創業企業的一張“名片”。
2月10日,記者實地探訪深圳南山區科技園復工情況,然而平時熙熙攘攘的園區顯得異常冷清,園內走完一圈都很難碰到行人,每棟寫字樓里,除了大堂有一位客服值守,其他樓層少有工作人員。
(異常冷清的科技園區 圖片拍攝/宋春雨)
南山科技園正中集團旗下寫字樓物業總經理劉春添向記者透露,目前科興科學園寫字樓總共有約350家企業,今天開工企業只有6家。今日開工率僅為2%。
(科技園園區空無一人 圖片拍攝/羅曼)
“我們也希望企業能夠盡早開工,但一定要符合政府的復工政策。有一些企業在復產復工時達不到條件我們也不能隨意讓他們復工,包括防控機制、員工排查、設施物資等,物資包括口罩,酒精、消毒水,紅外體溫探測儀等,有些企業物資沒有到位的,我們物業也會幫忙解決爭取早日復工。企業先申報復工,然后提交資料,需要粵海街道辦批準才可復工,我們給每一家企業發了詳細的復工指引。整個園區做了充分的企業復工準備,各種防護措施、物資都已準備到位。”劉春添表示。
記者對科技園A1棟的每一層進行實地走訪,整棟辦公樓只有一家醫療器械公司開工,剩下辦公室都大門緊閉,并未開工。
(科技園A1棟辦公內景象 圖片拍攝/羅曼)
據劉春天介紹,整個科興科技園區內350家企業,基本都是科技類企業,上市公司有20多家,獨角獸有3家,還有一些很優秀的創業企業。總體來看,科技園還是以中小型創業企業為準,但這里的中小型企業每家的辦公場地也都是200平米起,科技園的租金每平米160-170左右,所以每家企業的租金每月至少3萬起。
幾日前,“中歐商業評論”發布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結論:67.1%的企業賬上現金余額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圖片來源:中歐商業評論)
這些企業并不全是西貝一類的餐飲企業,而是遍布高科技、零售服務業、餐飲住宿娛樂及文化旅游、加工業、物流運輸批發貿易等行業。
北京政和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于2020年1月30日-2月1日期間,對民企抽樣調查形成的1290份調研數據顯示,當前民企三大困難是:營收收入的減少(77.5%)、運營成本的高昂(69.1%);租金稅費(60.4%)。
這些企業前三大的成本支出分別是:人工工資支出、房租和稅費。人工成本這一壓力,又恰恰因為疫情下的隔離與封城,使得復工率低下。
返深人員找工作難上加上
在南油服裝經營服裝生意的小汪向記者表示,2019年在南油服裝市場將店面擴大了一倍,準備大干一番,然而遇到經濟形勢不好,整個南油市場的服裝生意開始出現下滑,本想著2020年有所好轉,沒想到卻遇到了新冠肺炎,因為擴大店面還欠了外債幾十萬。如今南油市場卻遲遲不開工,今天去走了一圈,全部關門,何時復工還待通知,打算將店里小妹都辭去,節省成本。
(復工第一日,整個南油服裝市場店鋪全部關閉 圖片拍攝/羅曼)
據小汪介紹,在南油服裝市場裁掉員工是最快節省成本的方式,因為除了裁員沒有其他退路。這只是中小企業目前現狀的一個縮影。
今日記者實地走訪中發現,位于南山區的一家企業環勝電子正在招聘,該企業門外聚集了數百人前來求職,并且都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環勝電子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其實我也有點懵,因為我們只給10幾個人發了招聘面試通知,結果一下子來了這么多人。我們招的都是流水線上的普通員工。”
(前來應聘的求職人員 圖片拍攝/宋春雨)
記者采訪其中李姓男士,他表示,“我們是通過中介過來應聘的,現在工作難找,所以看到有招聘通知就過來試試,我是剛從老家趕過來的,希望能夠盡快找到一份事做。臨時工也行,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前來應聘的求職人員,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 圖片拍攝/宋春雨)
這些人或站著,或坐著,焦急的等待著工作人員的安排。祝愿他們都能找到一份工作!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