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行業都受到影響和波及,線下經濟的“停擺”,也催生出大量線上服務需求。線上買菜、遠程辦公、直播上課等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而對于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金融行業來說,如何抓住“新風口”,也面臨大考。
據統計,中行、平安、建行、招行、興業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銀行業務線上辦。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銀行(000001,股吧)迅速上線的“在家辦”服務,除了保障客戶在疫情期間正常的金融需求,還提供了更多樣化的線上金融生活服務。
搶速度:2天上線“在家辦”,17項服務可享
正月初三,平安銀行管理層意識到疫情期間客戶不能出門、不能按時交易,會面臨很多困難,便決定要快速搭建“在家辦”專區,并迅速組建了“在家辦”專區團隊,盤點需要多少部門為“在家辦”服務提供支持,最終,圍繞客戶需求,共發動了信用卡、外匯、私行、健康及保險等10多條業務線。
“疫情突發,為了能給客戶提供好的服務,我們必須要跑的更快。”從1月28日起,“在家辦”項目團隊已經連續工作了三周,待在家中遠程辦公的日子,比平時更忙了。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家辦”專區實現兩天快速上線,且至今已迭代近20個版本。
目前,登陸平安口袋銀行App“在家辦”專區,可以看到,其已經囊括了信用卡、投資理財、消費優惠、生活繳費、外匯、傳承及車主等17項在家辦服務。
客戶足不出戶,也可以體驗“不打烊”的金融+生活服務。從平安銀行公開的數據來看,“在家辦”服務平臺累計瀏覽量超800萬,公募基金、私募投資、法稅講解等知識課堂累計瀏覽量超47.5萬,約305萬客戶使用線上交易服務,交易總筆數超1167萬筆。
也有網友更形象的表達了“在家辦”服務給生活帶來的改變:看疫情動態、投資理財、生活繳費、線上問診……疫情之下,這些每天打開手機轉戰幾個APP完成的事兒,現在只需要一個平安口袋銀行App就夠了。
拼實力:線上發力、科技賦能,以小變應大變
“在家辦”專區能夠快速上線,持續為客戶提供好用、全面的線上化服務并獲得客戶的肯定,除了團隊的快速響應、快速奔跑,持續的線上發力及科技的賦能也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家辦”項目團隊表示,近兩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對金融行業尤其銀行影響很大,平安銀行跑的比較快,大部分的線上業務工作在過去三年就已經完成了搭建,并有了比較成熟的運營經驗。
比如AI視訊,作為去年已經上線試運營的產品,在客服被迫關閉時能夠迅速補位,為客戶提供線上產品咨詢及認購服務。
此外,保險金信托、家族信托申請服務也實現了線上化,客戶可以享受一站式家族傳承服務。目前保險金信托申請服務線上化已達100%。
“疫情期間不能和客戶見面,就通過線上的方式和客戶分享資訊、溝通市場情況、給到投資意見,并指導客戶通過線上H5投保,使用7×24小時銀證轉賬等,客戶反饋操作很簡單。”平安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表示,通過此次事件,客戶也發生了轉變,不僅體驗到線上辦理業務的省心便捷,也認識到平安銀行的科技服務能力很強了。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2019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也多次強調“科技的力量”,并表示科技賦能是零售轉型的突破口。在平安銀行過去的發展中,科技引領的成效已經凸顯,一個直觀的例證是,平安銀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突破2萬億元,三年來平安銀行實體網點數量下降1.3%,但客戶數增長近1.5倍,作為零售線上服務主陣地的口袋銀行App,其注冊用戶數、月活躍用戶數全年分別增長43.7%、23.5%,分別達8947萬戶、3292.3萬戶。
將科技的力量、團隊的敏捷行動、持續的線上化發力、從用戶視角出發等作為常態化,使得平安銀行在面對大的形勢改變時,可以有別于其他銀行,快速把金融及生活服務聚合起來,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