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深夜,美聯儲突然宣布降低聯邦基金利率50個基點至1%-1.25%,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活動帶來的風險。
此次降息可以說是“非常規”的緊急操作,且降息幅度超出平常的幅度。按照計劃,美聯儲議息會議將于3月17日-18日召開,一般而言,屆時才決定利率政策。
隨后,阿聯酋、沙特緊隨其后宣布降息50基點,中國香港金管局和澳門金管局也在今日上午宣布降息50個基點。3日,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央行已率先決定降息。印度央行也表示,將隨時準備采取適當行動,維護金融穩定。
問題來了,中國央行跟不跟?
央行重磅會議: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釋放LPR改革潛力
3月3日,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總結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工作情況,提出了下一階段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要求。
![]() |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完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釋放LPR改革潛力。
二是用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政策,向疫情防控保供企業提供快速精準支持,要把好事辦好。
三是加大對疫情影響嚴重地區、行業、企業的融資支持,強化對先進制造業、脫貧攻堅、民生就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助力復工復產。
四是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用好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和3500億元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貸額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領域的普惠性資金支持。
五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央行: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一定程度上存在聯動
但也有一定獨立性
![]() |
一是金融危機時期,中國股市下跌與美國股市下跌一定程度上存在聯動,但中國股市的波動也有一定獨立性;
二是全球金融危機后,國內股市和債市呈現顯著負相關性;
三是從國內金融機構看,不論是否處于危機期間,國有商業銀行之間、國有商業銀行與中小型銀行之間的風險傳染并不明顯,中小型銀行之間風險傳染較強,但不是由金融危機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導致。
美國降息后
國內罕見股債匯大漲
3月4日,滬深兩市午后探底回升,個股整體呈現普漲格局,兩市逾百股漲停,市場短線情緒回暖,但以半導體為首的科技股領跌,兆易創新(603986,股吧)、上海新陽(300236,股吧)、晶方科技(603005,股吧)等多只個股紛紛大跌,從今日市場主線來看,大基建、網紅等板塊受到追捧。
截至收盤,滬指漲0.63%報3011點,深成指漲0.08%報11493點,創業板指跌0.18%報2169點。
![]() |
![]() |
![]() |
![]() |
華泰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
1、預計中國三月可能會系統性降息降準
疫情威脅全球經濟前景,美聯儲意外降息后,我們預計我國央行3月會系統性降息降準,托底前期因停工停產受損的內需,并預防疫情全球蔓延可能對外需的沖擊。預計降息既會采取降低逆回購、MLF等政策利率進而引導LPR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有望降低存款基準利率,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促進信用釋放。降準除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將有年度動態調整外,我們預計3月中旬宏觀數據發布時仍有定向降準窗口。
另外,央行寬貨幣+寬信用的組合將繼續加大PSL和專項再貸款投放,近期國常會已部署增加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5000億和政策性銀行專項貸款額度3500億。
2、美聯儲是全球流動性總閘口,我們認為會帶動全球降息
3月3日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央行先后降息25BP,其后美聯儲也降息50BP。我們認為目前疫情已是全球性的風險,G7召開應對疫情的緊急會議,主要央行政策可能存在協同性。美聯儲是全球流動性總閘口,聯儲降息有望帶動全球跟隨降息,醞釀為應對疫情的新一輪普遍寬松;各國可能跟隨降息,一是出于維持利差、維護金融市場和匯率穩定的角度,二是聯儲對疫情影響經濟的判斷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國央行的預期,促使政策協同。
3、經濟尚未呈現危機狀態,但政策已在按危機演進
緊急降息并非歷史首次,一般危機時期才用,1998年10月,2001年1月、4月和9月,2007年8月,2008年1月和10月先后動用“緊急降息”,對應著亞洲金融危機、互聯網泡沫和911,以及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我們認為當前各個經濟體尚未呈現經濟危機狀態,但政策已在按危機情況演進,2日晚G7聯合聲明承諾將會使用所有適當工具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增長,防范經濟下行。綜合考慮疫情導致的經濟沖擊,我們認為中國逆周期政策工具也將加碼擴圍,基建地產方面或出現政策放松。
4、放水之年,做大波動率
我們認為,全球疫情本身預測復雜決定了經濟反轉點的預測難度。鮑威爾也在記者會上表示,對于疫情的持續時間,沒有人能夠確定。短期來看中國股債將迎來雙牛,中國利率債在3月系統性降準降息的影響下可能會迎來更強的利率下行空間。
而A股在中國抗疫效果好疊加逆周期政策發力的作用下,仍有較大上漲空間。中期經濟反轉和政策反轉都會帶來較大資產價格波動,做大波動率是擇優選擇。另外,我們繼續看好黃金,受益于美元指數趨弱、實際利率下行以及疫情發酵、美國大選等不確定性事件催化。
方正證券(601901,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認為,當前我國疫情穩定向好,股市較為強勁, 市場流動性充裕, 精準施策將是央行工作重心。當前中央的首要任務是在疫情防控基礎上盡快推動復工復產, 貨幣政策將更集中在供給側為企業提供定向支持,采取降息等總量政策可能性較小,短期內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值得期待。
1、全球央行攜手戰“疫”, 中國央行是先行者,貨幣政策不再追隨。
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較早爆發,中國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及對沖調控措施, 如 MLF降息、逆回購操作、再貸款再貼現、專項再貸款等,維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美聯儲等海外多國央行降息為疫情后發下的滯后政策,我國央行已是先行者則不必跟隨。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轉入疫情后半段期間。中國經濟有望率先走出疫情的負面影響, A 股也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
2、當前我國疫情穩定向好,股市較為強勁,精準施策將是央行工作重心。
目前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新增確診與疑似病例持續下降,分地區來看湖北以外多省市已連續多日無新增,疫情沖擊存在區域性差異。
且近期A股走勢強勁,市場信心較強,風險總體可控,央行無需為穩定股市降息。
因此目前央行更需要定向的精準施策,一方面是重點幫扶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行業,另一方面需根據疫情嚴重程度分區域提供不同的支持,以更精準地為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恢復實體經濟發展。
我國貨幣政策將更集中在供給側為企業提供定向支持。在疫情沖擊下企業受損明顯,央行貨幣政策更關注于減緩對供給側的影響,尤其是第二產業中小微企業,如提供專項再貸款,向疫情防控重 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等,而較少集中在提振需求端。對于企業的定向支持將是貨幣政策重心。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國基金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