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3日電(張燕征)“我在德國北威州居住,距離我所在城市30公里范圍內,已經有近30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但街上很少有人戴口罩,在當地戴口罩會被歧視。”德國浙江華人聯合總會會長、全德華僑華人聯合總會執行主席金建書表示無奈,并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講述了疫情下的德國民眾生活狀態。
據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3月11日15時,德國共確診1567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病例。較3月10日15時,新增271例。其中,死亡3例均來自西部北威州。目前,德國16個聯邦州均有確診病例。據德國媒體報道,3月12日,德國足球乙級聯賽的漢諾威96隊一名球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為德國首次出現職業球員感染病例。本周末,所有德國足球甲級聯賽都將禁止觀眾入場,空場舉行。
杜塞爾多夫萊茵河畔 中新經緯 張燕征 攝
“出門戴口罩會被歧視”
金建書從浙江溫州來德國已經30多年了,目前在北威州經營一家中餐館,此外還從事進出口貿易和咨詢方面的工作。
雖然北威州是德國疫情最嚴重的聯邦州之一,但當地民眾的生活狀況相對還比較正常。“2月末,商店里的面包被搶購一空,最近幾天各種物資已經恢復正常供應,但藥店里的口罩、消毒水、洗手液還是緊缺。”金建書稱。
金建書介紹道,他所居住的小城現有1例確診病例,目前在醫院隔離治療,其他密切接觸的人員在家隔離觀察。“德國政府不提倡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直接去醫院就診,而是鼓勵撥打熱線電話,等待專業指導和檢測服務。”金建書說。
“我現在每天正常去商城購物,見客戶時也正常握手。”在金建書看來,自己生活的小城市人口密度低、醫療資源較為先進,為了尊重當地的政策和習俗,目前他出門也不戴口罩。“歐洲的習俗是只有病人才戴口罩,普通的民眾不能戴口罩。所以,大家一般看到戴口罩的人,都默認這是患者,為了不被‘歧視’,大家也不愿意戴口罩。”金建書稱。
法蘭克福街景 中新經緯 張燕征 攝
部分物流運輸受沖擊
為了不引起當地人的恐慌,金建書的餐館只是增加了消毒的次數,但服務人員依然沒有戴口罩。“不是我們不給員工提供口罩,而是德國還沒有允許普通人佩戴口罩。”金建書說。
目前,金建書經營的餐館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最多時有16名全職工作人員。據悉,自疫情發生以來,中餐館客流量明顯減少。“我們的餐館在當地口碑很好,雖然在疫情期間,還是有不少老顧客光顧,但沒有之前的人氣那么旺了,從中國運送食材的運輸渠道暫沒有受到影響,能夠保障蔬菜、酒水的供應。”金建書稱。
在貿易方面,金建書坦言進出口業務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一個星期前,有位僑胞原計劃將一批口罩從德國發往香港,但3月4日當天,德國衛生部宣布禁止出口與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的醫療防護裝備,包括口罩、手套、防護服等。于是,相關的醫療產品出口業務只能停止。”金建書說。
此外,運輸渠道是否暢通也影響著其他業務的進展。“我們與德國公司聯合計劃進一批醫療器具,有些初級產品設備需要從中國訂制。目前,大概有數千個生產設備在中國生產,考慮過聯系航空公司運輸這批設備,又擔心被迫停飛,所以該項業務也處于暫停狀態。”金建書稱。
德國法蘭克福街景 中新經緯 張燕征 攝
聯合在德華商準備防疫物資
金建書透露,3月初,在德的華商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華人華僑的防疫工作。
據了解,最近,金建書和來自法蘭克福的華商、北威州的華商,在波恩城召開了一次小型的防疫會議,計劃在3月中旬召開一個20人規模的會議,主要商討如果疫情逐漸擴散,協會該如何協助解決。
“華人華僑出現確診病例,我們該如何救治?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要準備多少存量?從中國進口哪些中草藥?如何出錢、出力,調配資源,在德華商要有一個基本的分工,疫情嚴重時,我們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金建書表示。
據悉,在德華商協會已經準備了華人備用酒店。“3月9日,我跟德國溫州同鄉會的副會長商量防疫備用酒店的事情。目前,這個副會長在科隆經營一家酒店,計劃可以作為防疫的備用酒店。”金建書稱。
此外,在德華商商會還引導華商企業如何申請德國政府的疫情補助。金建書表示,為了幫助企業度過疫情難關,德國政府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但很多中小企業不太明白如何申領填表,我們華商協會通過對當地政策進行研究,然后引導中小企業,幫助他們減少損失。(中新經緯APP)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