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題: 當前全球疫情形勢持續快速發展,口罩作為戰略物資的需求有多大?能持續多久?
作者: 段倩倩
進入3月后,國內口罩的稀缺性已不比以前。越來越多的電商網站開始限量發售口罩,并且保障及時發貨;口罩價格也在不斷走低。
國內“一罩難求”緩解,有兩大原因——產能全速擴張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得力。3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稱,N95口罩每日產能從20萬只上升到160萬只,普通口罩則達到了1億只。
中國口罩產能的極速擴張,緣自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跨界生產口罩大軍,以大量生產線保障口罩供應。
到3月12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總體上,中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新增發病數持續下降,疫情總體保持較低水平。同時,當前全球疫情形勢持續快速發展,中方愿為全球共同抗擊疫情作出中國貢獻。世界衛生組織16日表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6日0時(北京時間16日7時),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64837例(中國81077例,中國以外83760例)。
由于歐洲多國報告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持續攀升,世衛組織13日已宣布歐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為了應對疫情,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醫療物資免征關稅;意大利近日從中國進口了多批口罩等物資;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貝格14日晚間也稱,挪威政府將尋求從中國進口醫療物資。
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前提下,內銷轉出口“只是時間問題”。
熔噴布資源短缺
作為中國最大的無紡布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湖北省仙桃市擁有非織造布及其制品企業1011家,規模以上企業103家,被譽為“無紡布之鄉”。為支持抗疫一線急需、滿足政府調撥,仙桃市聯賽醫用產品(湖北)有限公司自1月26日起,其口罩生產線晝夜生產,日產口罩120萬只。在當地,像聯賽公司這樣的企業還有許多家。
河北省一家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司2002年開始生產復合式口罩,并于當年獲得自營出口權,多款口罩產品獲得歐洲CE認證和美國NIOSH認證,公司口罩產品主要出口歐盟,并不在國內銷售。
隨著疫情暴發,公司產能于今年1月28日被政府接管,“我們沒有代理商,一直是自己對接歐洲的客戶。客戶也能理解產能被接管。他們知道這個口罩是要做什么的,中國疫情暴發了。”
農歷春節后,跨界生產口罩的企業不斷涌現。比如,富士康代表的電子產品加工廠,比亞迪(002594,股吧)代表的汽車廠商,深圳地鐵代表的地鐵公司,安吉爾代表的凈化器公司,三諾集團代表的制造企業。
2月1日,深圳三諾集團決定生產口罩。集團和事業部之間進行討論后形成決策;2月10日口罩項目立項,2月13日部署了廠房車間、設備及生產線,品控、倉儲、人員組織架構也落實到地。
三諾集團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口罩生產線從2月下旬開始陸續投產,3月1日首批10條醫用口罩全自動生產線全部到位正式投產,目前日產能是60萬只。很快,還將有30條醫用口罩生產線陸續投產,40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三諾一次性醫用口罩日產能可達300萬只以上,其中醫用N95口罩10萬只。
三諾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多媒體音頻整機產品提供商。某種意義上,三諾集團所屬行業與口罩“八竿子打不著”。
三諾集團計劃投資1億元在防疫物資生產上,該公司沒有現成的口罩生產設備和原材料,需要重新投入。和多家口罩生產商一樣,該公司在生產口罩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原材料熔噴布的短缺。
“最主要的困難是原材料緊缺,特別是熔噴布。我們自己有準備一部分原材料,深圳市、區各級政府部門對三諾的口罩生產也給予了很大支持,幫助解決了生產資質、原材料供應等實際問題。深圳市市場監督局和市工信局幫助協調物料,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同時,寶安區也成立了工作保障小組,來支持服務三諾的口罩生產。”
熔噴布是口罩生產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原材料。
正常情況下,熔噴布成本占整個口罩成本的60%。疫情暴發前熔噴布價格約2萬元一噸,疫情暴發后口罩成為稀缺品,熔噴布價格隨之水漲船高,最新價格為30萬元到40萬元一噸,較疫情暴發前上漲近20倍。可即便如此依然一“布”難求,一度有口罩廠商因熔噴布資源稀缺而臨時停產。
監管層也在出手遏制市場亂象。3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稱,針對哄抬熔噴布價格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聯合公安部依法查處擾亂熔噴布市場價格秩序的違法行為,堅決斬斷哄抬熔噴布價格的違法鏈條。
疫情中后期產能何處去
2月份是口罩最為稀缺的時候。N95被炒高至30元一個,但多數人面臨的問題是根本買不到口罩——藥房沒有、電商網站沒有;直接找口罩廠商也沒有,其產能多被政府征用。
隨著多家企業跨界生產口罩,國內口罩稀缺現象得到緩解。
一位平時主賣化妝品、疫情期間銷售KF94口罩的韓國代購甚至自己找到了生產線來生產口罩。另一位賣口罩的批發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貨源在逐漸變多,普通醫用口罩目前批發價是1.5元一個,未來一周內可能降至0.8元一個。
這是因為口罩產能正在逐漸恢復。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忠3月10日表示,深圳市全市在產口罩生產企業15家,口罩日產能達383.38萬只(含比亞迪自報產量200萬、富士康自報產量40萬、拓野自報產量6萬,暫未納入收儲;除以上三家外,口罩產量為137.38萬只)。預計3月15日深圳口罩日產能將達500萬只,到3月底能達到1000萬只。
再以全國數據來看,3月3日中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其中N95口罩產能為每日196萬只。而在一個月以前,全國口罩日產能是2000萬只。
對于跨界生產口罩的企業,部分地方政府會給予財政補貼,例如對設備采購款補貼50%。為了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跨界生產口罩是一家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但所有跨界生產口罩的廠商面臨同一個問題:疫情消退后口罩產線該怎么辦,口罩是否會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三諾集團則對第一財經表示,本次疫情促使大眾提高了公共環境以及個人衛生防控意識,對口罩的需求大量增加,預計2020年醫用和個人防護口罩需求爆發式增長。口罩是戰略物資,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使用口罩進行防護。
“口罩將變成一種習慣、一種文化,所以我們會作為長期的產品線做下去,當然在生產醫用防護口罩的同時,我們會利用三諾設計創新能力,開發各類功能型和時尚設計類口罩,以及外觀更時尚更有個性的口罩。”三諾集團稱。
“供應與需求的匹配上往往會存在一個時間差的問題。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海外疫情的蔓延,這種滯后性將與外部需求相對接,口罩‘出海’的窗口正在打開。” 某行業分析師對媒體表示。
從3月10日開始,仙桃市的聯賽醫用產品(湖北)有限公司生產線主要生產外貿訂單,助力國際防疫。同一天,政府對前文提及的河北防護用品企業的口罩采購量變為每天10萬只,而該公司產能為每天20萬只。這也意味著,每天有10萬只口罩可供對外出口。該公司告訴第一財經,已經有歐洲客戶對公司表達了對口罩的需求。該公司表示,正努力恢復出口,已經有訂單發往歐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