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介紹,目前中國已分四批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國新辦官網截圖
新京報訊(記者許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抗疫國際合作迫在眉睫。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介紹,目前中國已分四批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現正在制訂第五批援助實施方案,“此次對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緊急人道主義行動。”
從援助對象看,既包括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也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和防疫能力較為薄弱的國家,還包括歐盟、非盟、東盟等國際組織。中國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籌資呼吁,向其提供2000萬美元捐款,用于增強有關國家防疫能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指定用途。
從地域分布看,中國向28個亞洲國家、16個歐洲國家、26個非洲國家、9個美洲國家、10個南太國家提供緊急援助。
從援助方式看,包括醫療物資援助和醫療技術援助兩種形式。援助物資主要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額溫槍、醫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機等診療設備。醫療技術援助主要采取派遣醫療專家組的形式,開展經驗交流,提供診療建議。此外,許多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民間機構和個人也參與到對外援助行動中。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派遣醫療專家組。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透露,目前正籌備向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派遣專家組。
■釋疑
對外援助目標如何選定?
主要考慮當地疫情嚴重程度、醫療物資缺乏程度等
鄧波清說,中國確定提供抗疫援助方案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物資缺乏程度。第二,有關國家向中方提出的具體援助需求。第三,中國政府自身所具備的能力。
中方在充分保障國內抗疫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妥善制訂援助工作方案。具體援助方案,包括物資的品種、數量、雙方職責、任務分工等等,由兩國政府協商確定。
鄧波清說,對那些曾經支持和幫助中國抗擊疫情的友好國家,我們時刻銘記在心,一定會及時回報。同時,各國國情不同,能力各異,中國感謝朋友在物質上的援助,也同樣感謝和珍視他們在政治和道義上的支持。中國的對外援助,不僅僅講“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更堅信“烈火煉真金,患難見真情”。
他表示,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仍面臨應對零星散發、局部暴發和境外輸入的風險。中國將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繼續向有關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也希望有更多力量參與到國際抗疫援助中來。
■關注
新冠肺炎源頭是科學問題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表示,在中國疫情嚴重時,美國朝野,包括一些公司、民間、華人、華社給中國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幫助,美國領導人也多次公開積極評價中國疫情防控工作和中美相關合作。
“最近一段時期,由于美國一些政要采取了一些污名化做法,一些不當言行,的確是損害了中美合作抗疫的努力,損害了中美關系的氛圍。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羅照輝說,他們挑起的一系列詆毀、抹黑中國、損害中國利益的言行,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中方當然要作出必要的回應。
對于新冠肺炎源頭之爭,羅照輝認為,這是一個科學的問題,需要聽取專業、科學的意見。
他表示,保持中美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期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