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國內首家以城市命名的保險企業——上海人壽公布了其2019年度報告。年報數據顯示,上海人壽2019年保險業務收入達126.23億元,同比增長96.98%,總資產突破60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上海人壽凈利潤也較2018同期大幅提升,全年凈利潤達1.96億元,同比增長235.9%。這也是上海人壽連續第四個完整經營年度實現盈利。
眾所周知,壽險公司的盈利周期為7-8年,作為一家成立僅5年的壽險公司,上海人壽持續的盈利表現頗為矚目。
價值成長轉型深化業務優化效果顯著
2015年2月,上海人壽成為注冊設立在上海自貿區內第一家混合所有制全國性人身保險公司,并在開業首年迅速打開市場,當年實現保費過百億。在2016年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上海人壽即實現盈利,被冠以“上海人壽速度”,吸引了諸多關注。
2017年,上海人壽貫徹“保險姓!崩砟,開啟價值轉型,明確將“價值引導、回歸保障、特色經營”作為新發展階段戰略主線,著力推動“三項融合、一個重心”。即商業保險與健康醫療深度融合、保險創新與產業布局深度融合、國際經驗與國內環境深度融合,以健康保障類業務為發展重心。
2年之后,2019年其各項經營數據也驗證了這一轉型的初步成果。監管部門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人壽原保費收入較上年翻一番,原保費占比較上年提升21個百分點;健康險等保障型業務發展迅速,健康險保費同比增長1.47倍。期繳業務占比提升23個百分點。
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上海人壽綜合投資收益和收益率也持續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19年末,在中國精算研究院“保險公司競爭力評價研究報告”中,上海人壽綜合競爭力、資本管理能力、盈利能力三項指標分列第22、14、16位,居于全行業上游,在新興險企中處于前列。
科技賦能綜合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上海人壽自成立以來,相繼實施了A級混合云數據中心、智能全媒體客戶聯絡系統、大數據平臺、智能保顧、全渠道海保寶APP、經代通和官微平臺等一大批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強大的中臺驅動能力不僅推動業務發展,更為綜合服務能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源動力。得益于此,上海人壽的“億元保費投訴量”等指標始終優于行業平均水平,理賠和線上服務體系都贏得了市場和用戶口碑。
同時,從客戶需求出發,上海人壽針對小額理賠案件還打造了“疾速賠”服務品牌,可通過微信理賠方式疾速結案,理賠時效最快以分鐘計,2019年理賠年報顯示,過去一年上海人壽小額案件在線理賠使用率超過70%。
此外,疫情期間,上海人壽進行了包括保單服務、理賠服務、健康服務,以及企業客戶服務、“24小時電話醫生”在內五大服務升級。積極發揮線上“微服務”功能,為客戶提供在線理賠、保單變更、保單管理、電子發票下載、續期繳費等多項服務。數據顯示,今年2月,上海人壽“微服務”凈增注冊用戶環比上月增加501.8%,“微服務”菜單點擊量環比上月大幅提升59%。截至2月末,公司58%的保全業務均遷移至線上完成,大大提升了公司綜合服務能力。
2020年,上海人壽進入發展的第二個五年,面對即將開啟的新征程,上海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把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作為上海人壽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從三個方面提升公司價值成長的內生力。一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二要以增強經營能力為核心,夯實發展基礎,推進公司可持續發展,三要以科技賦能為抓手,創新運行模式,實現公司跨越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